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关键词】 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方法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患者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抢救时的重要给药途径。静脉穿刺不仅需要护士在护理操作技术上精益求精,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还与对患者心理干预有关。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稳”、“准”、“快”、即“一针见血”,下面笔者将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穿刺技术
1.1 血管的选择 “一针见血”的首要条件是选择最佳静脉血管,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避开关节、硬化、有损伤的血管,而且应注意穿刺部位是否易固定,由于血管受到年龄、体重和病理状态的影响,同时血管壁的厚薄、管腔的大小、血管弹性的好坏、脆性大小以及皮肤的松弛都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因此选好血管是静脉穿刺的前提。
1.2 促进浅静脉的充盈 扎止血带后,沿着血管走向上下轻轻挤压血管,可局部热敷,使浅静脉迅速扩张,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要正确扎止血带,距穿刺点6~10cm处扎止血带,止血带的压力在10.7~16.0kpa时,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1]。
1.3 非握拳静脉穿刺法 静脉穿刺时,被穿刺者手自然放置,护士用手将病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环状,还可使患者手背放松,手腕下弯时握其并拢的五指[2],这样既能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妨碍进针的缺点,又可充分显露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创造更好的条件。
1.4 增大进针角度 改进传统的进针角度,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传统以30°进针,增大进针角度,以45°~55°角快速进针。针头刺入皮肤后,再缩小角度为至15°左右,缓慢刺入静脉管腔,这样具有穿刺后回血时间快,成功率高和损伤程度轻的优点。同时选择45°~55°角进针,与30°角进针相比,对神经末梢区域的刺激面可缩小一倍多,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变小,在表皮停留时间短,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使其容易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
1.5 特殊病人的穿刺技巧
1.5.1 休克病人 血管内血液浓缩,血管呈扁平状,弹性降低,穿刺前可轻拍局部,力求使血管充盈,止血带扎得松紧适宜,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直刺入皮后沿血管走向挑起缓慢进针,如直接快速刺入血管,往往容易血管前后壁同时穿透。
1.5.2 浮肿病人 静脉虽然充盈,但管壁薄,弹性差,通透性增加,穿刺时看清静脉走向后,不扎止血带,以防加重局部组织水肿,用手指在血管走向上方按压几秒,使组织水分被挤到静脉两侧,待血管暴露比较明显时,迅速穿刺。
1.5.3 老年病人 静脉呈条索状,看似很粗,饱满,手摸有坚硬感,并有不同程度的滑动,穿刺时,应绷紧皮肤,固定好静脉两端,避免其活动,利于穿刺成功。
1.5.4 肥胖患者 血管较深,皮下脂肪厚,血管不明显,但血管弹性好,可用手指感受其走向,进针沿血管壁上方且略深一些即可。
2 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
实践证明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外界力量、刺激都会影响到穿刺的一次性成功,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因此护士应学会善于克服困难,排除体外干扰和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操作上,在穿刺过程中,冷静、放松、充满自信,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进行操作,保证并提高穿刺成功率。
3 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由于患者害怕打针,因恐惧而心理紧张,紧张使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管腔变细,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护士应尽量通过自身规范言行,过硬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视患者如亲人,主动鼓励安慰他们,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穿刺成功率。
4 体会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创新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地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生理和心理痛苦,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白丽梅,傅常清.止血带张力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力.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7-588.
2 胡立英,张秀英.手背非握拳法静脉穿刺的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3,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