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降低妊高征患者并发症的临床
【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妊高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400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研究组母婴并发症(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急性肾衰、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妊高征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妊高征;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程序;临床作用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引起死亡,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实施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对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并发症尽早采取措施,实行有计划地超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病情转归和早日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科收治的妊高征患者400例,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研究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44例,经产妇5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平均28.2岁。对照组200例,其中初产妇141例,经产妇5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2岁,平均29.8岁。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所有病例均排除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妊高征治疗和护理,包括解痉、降压、镇静治疗并施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抽搐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1.3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1.3.1 入院前准备 病室除清洁、舒适、安全、温湿度适宜外,必须是安静的单人间,光线宜暗,避免声、光刺激并床边加床栏,防止孕妇跌伤。准备急救器材,如开口器、压舌板、吸痰器、氧气等。有义齿者应事先取下。
1.3.2 评估患者 既往病史有无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有无家族史,此次妊娠经过,出现异常现象的时间及治疗过程。除评估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外,系统的评估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每日详细的体检和病情记录,包括是否有头痛、视力紊乱、上腹痛以及快速的体重增加;(2)入院体重以及入院后每日的体重记录;(3)入院后的尿蛋白检查以及此后至少隔日进行尿蛋白检查;(4)测定血浆或血清肌酐、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肝酶,根据高血压的轻重决定检查的频率;(5)临床或超声的方法密切监测胎儿的大小和羊水量;(6)血压的检测:每4 h一次的坐位血压检测,不包括深夜和凌晨;了解血压变化与自觉症状的相关性: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压呈现节律性,自觉症状明显者血压波动大,血压波动大可以导致器官损伤,而且其重要性不亚于血压升高。
1.4 列出患者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1)体液过多、水肿;(2)焦虑;(3)潜在并发症: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急性肾衰、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母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两组母亲并发症的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对比,*p<0.01表2 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对比,*p<0.01
2.2 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孕产妇的危害甚大,也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有效地做好产前检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正确处理,预防病情加重,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预见性护理程序即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变化特点、预料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运用预见性这一理念,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针对常见并发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责任化、系统化、规范化。通过加强妊高征的观察,及时发现母儿并发症的征兆并经过正确治疗及时有效护理,使她们心情平静,焦虑情绪已减轻或缓解;患者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母婴并发症(表1,2);产后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不多,出院时母婴健康状况良好。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服务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常规护理的内容相对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预见性护理程序[2]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独立思考、处理问题和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突出特点:以症状护理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循环评估管理,按流程实施稳健有序的救治,一方面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每接收一位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是一种提高。另一方面,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有充分认识,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3],并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治疗和抢救,医护配合默契,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及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2 许秀英.预见性护理.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03,9(2-3):67.
3 赵文静,张亚平.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创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16.
上一篇: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巡回护理要点
热门论文
- 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降低妊高征患者并发症的临床
- 护理干预在降低胃溃疡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
- 中期妊娠引产合并梅毒患者临床护理
- 5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 浅析对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试验探讨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
- 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危象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
- 护理干预对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心理
- 危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护理
- 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观察
- 肛肠外科患者中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论文(共2篇)
- 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护理
- 高龄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1例分娩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