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中绩效模式的构建模

发布时间:2015-07-20 09:28

 2012年8月本院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全院护士实施能级评定、分层次使用,2012年9月本院作为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完善绩效考核,落实岗位绩效考核制度[1]。为了更好落实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本科以护士的分层次管理为契机,结合儿科专科培养的特点,充分调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探索管理模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现状分析
  1.1 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儿科患者急剧增多,2011年本科年出院3500多例,每天出入院患者达17.6例,在岗护士16名,严重少于床位编制;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一针到位;患儿对各种治疗护理的配合度、依从性差,护理工作难以开展,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护士队伍年轻化,5年内的护士占65%,3年内的护士占50%,经验欠缺,抗压能力差,导致护士的转岗率、流失率高,2009年-2011年,转岗护士达6名,辞职2名,专科队伍的稳定性差,专科培养及专科发展计划难以落实。
  1.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排班无差别化,无论年资高低,能力大小,均轮岗上班;工作内容分配无侧重,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工作无区分;病情轻重不分,按床位平分包干患者,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力。
  1.3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只体现职称系数 高年资护士对带教、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把关责任性不强,对进修、外出学习、继续教育动力不足,低年资护士看不到职业的前景,缺少团队归属感,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积极性。
  2 对策
  2.1 按能级分层和使用 2012年8月,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按照职称、年资、学历,综合得、能、勤、绩,结合平时技能、理论的考核成绩,在自评、他评、护士长评的基础上,对科内护士进行能级评定。其中,N4有1名,N3有2名,N2有5名,N1有7名,N0有1名。设责任组长2名,由N3以上护士担任,按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带1~2名下级护士,负责包干患者16~24例;对一些功能性的岗位如主班、治疗班由N1、N2护士承担。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层级的岗位职责,按能级落实责任,如,N0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工作;N1护士负责病情相对轻的患者护理,参与基础护理技术示教[专业提供教学和医学论文代发的服务,欢迎光临]等;N2护士负责病情相对重的患者护理,参与临床带教、护理质量控制、病室管理;N3护士重点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临床带教、专科护理指导,负责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管理等工作;N4护士指导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院内及科内护理咨询、护理会诊、护理科研、教学培训、护理管理等工作。
  2.2 制定专科分层次培养计划 根据护士能级、结合专科培养及能级进阶要求,制定各能级的培养目标[2-6]。如,N0: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各班次的护理工作,初步进行入院宣教、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具有病区管理、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安全相关知识。N1:能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解决本专科常见病及一些急症的护理问题,熟练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N2: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具有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的能力;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参与临床教学;具有本专科护理的前沿知识,参与护理科研;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了解护理质量控制标准。N3:具有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护理问题和承担急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能力;有一定的病区管理、沟通交流、临床教育与科研能力,能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控制,能承担临床带教工作,能开展护理科研与应用护理新技术。N4: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指导专科护理工作,解决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病区管理,开展护理研究、教学培训工作。根据培训目标,把培训内容细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知识:包括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基础知识、专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专科各系统重症疾病护理知识、专科的前沿知识。(2)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科技能、抢救技能、监护技能。(3)能力:包括开展各类护理查房能力、临床带教能力、教学培训能力、护理研究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把相关培训内容进行全年统排,设计成有时间节点安排的表格,具体落实到每月、每周,护士长按照计划纳入周重点安排。培训的形式以师带徒、带班实践、自学、集中授课、参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考核的方式,以自我记录表、提问、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现场主持查房能力、现场开展讲座和业务学习能力、护理质控能力考核等。
  2.3 绩效考核的方法 建立基于能级、进阶、责任、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风险、技术难度、满意度、贡献的绩效考核机制[7-9],见图1。
  计算方法:本院实行二级分配,由核算办根据科室成本节余按系数提留、汇总护理部的考核,计算每个护理单元的奖金,直接向各个护理单元发放,护士长自主分配。本科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统计每人9个指标的总得分,把科内所有护理人员的得分相加得整个护理单元的总分值。(可分配奖金总数/护理单元总分值)×个人总得分=个人绩效考核奖。
  3 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 统计绩效考核前(2011年1-12月)后(2013年1-12月)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撰写论文与引进新技术项目数量以及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理论考核85分以上、技能考核90分以上为合格。护理质量:由本院三级质控网络每月检查一次,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督查表,每项质控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护理90分为合格,健康教育95分为合格,危重患者治愈为抢救成功。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调查表,分别有16个条目,设4个等级: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较满意以上为满意,患者满意度每月由护士长调查获得,护士满意度由护士长分别于绩效前和绩效后满一年调查获得。
  3.2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见表1,绩效考核后 1年,统计对比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绩效前发表论文及引进新技术项目数量均为0,绩效后分别5篇与1项,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也为零。
  5 讨论
  5.1 绩效考核引入分层次使用中的可行性 分层次管理首先就是分层次使用,所谓分层次使用,就是要落实各能级护士的职责、充分发挥其能力。如何让能力和责任转变成可量化的指标,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面对的问题,查阅文献,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述说最多的还是能级系数,这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来说,并无区别。本考核方案,所有考核指标都是基于临床工作开展及专科培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每一指标有内涵、程度、频次、完成度上的量化。如,对N3护士,责任指标包括临床主带教和组织质控。对N2护士,责任指标包括带班带教、参与质控,考核的分值权重都有区别。又如,相对于能力指标,N3护士要求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教育查房、负责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对N2护士要求开展个案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把分层次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能力、责任、风险、技术等都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使绩效考核体现护士的责、权、利成为可能[10-11]。落实分层次使用与绩效考核后,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有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拉开的差距就是能力与责任未尽的体现,也是绩效考核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激励各级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提升自身的职业价值[12]。绩效考核后,每一项工作都有量化,一切凭数据说话,改变以往我不想做为我要求做,护士的主动性增加。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开展科研的热情增加,发表论文与引进新技术的数量都有突破。
  5.2 绩效考核纳入专科分层次培训的必要性 护士的在职教育、专科培训,一直是护理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因为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在职的继续教育形式大多以分散式自学为主,对护士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多数护士下班后要照料家庭,难以集中时间学习。应用绩效考核经济的杠杆作用后,与护士的切身利益挂钩,不落实培训失分达0~3分,按经济折算达300多元,成为不得不算的一笔经济账,培训由软任务转化为硬任务,自主学习的依从性提高,对护士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推动,随着能级逐级进阶,护士职业的前景越来越明朗化,自主学习进入良性循环[13]。绩效考核后各层次培训落实率达100%,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零人次,稳定了护理队伍,专科培养计划得以落实。
  5.3 护士分层次使用与专科分层次培养结合管理的互惠性 护士的专科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护士队伍由各能级的护士构成,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教育、管理、科研的能力,如何充分应用护士队伍自身的资源、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动性来带动专科队伍的整体发展?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深思的问题。护士按能级使用,落实责任、发挥能力,对N3的护士,要求临床带教、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开展科内质控、组织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以往,这些“技术活”,大多由护士长承担,现在,落实护士分层次使用后,是能级的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是胜任力的表现[14]。对N3级护士自身来说,使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也为进阶创造条件;而对下级护士,就是获得了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互惠互利的教育平台,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能级的护士得到不同能力的锻炼[15]。绩效考核的引入,无论是开展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主带教还是带班带教,都有绩效的量化,保证了教育的质量。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专科护理能力得到发展。
  5.4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 一方面,因为量化指标的引入,每一项工作都有价值的体现,护士的责任性提高[16]。如,对N1级护士,护理一级护理的患者有基础护理的量化,对N3级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则有风险系数的量化;另一方面,护士分层次使用后,使对应的能力做对应的事,能力强的承担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的工作,如疑难的静脉穿刺由科内和科间会诊、专科护理指导,达到优势互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保证了护理质量[17]。同时,也缓解了低年资护士的压力,增加了各能级护士的合作性与团队的归属感[18]。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无论是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是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5.5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需要注意,分层次培训的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和科室自身的发展,立足现实与临床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培训内容,与能级的进阶要求匹配。另外,护士长的阶段性督导与考核,是保证分层次管理效果的关键。其次,对于考核指标的结构与权重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可以根据专科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与导向。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引入护士分层次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促进护士的职业规划,提高护士的责任性,保证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J].中国社区医学,2012,18(3):19-21.
  [2]叶红芳,陈湘玉.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3-395.
  [3]金学勤,胡乃民,黄群,等.护士分层次岗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11-812.
  [4]魏畅,王建荣,张黎明.护士分层次培训与考核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7-9.
  [5]叶红芳,冯敏,王睿,等.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分层次培训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9):1-4.
  [6]乔瑞华,金杰,孙俊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1623-1624.
  [7]吴继萍,张雅丽.以岗位绩效量化考核为切入点提升外科中医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杂志,2013,27(6):1894-1895.

上一篇: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