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问题和方式

发布时间:2015-07-28 18:4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气末肺泡萎陷, 致使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出生后24 h的早产儿。为进一步探讨呼吸窘迫症的护理对策, 对本院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30例护理情况回顾性分析,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新生儿室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相关资料, 男18例, 女12例;胎龄28~32周8例, 32~34周17例, 34~36周5例;体重1000~3500 g, 其中1000~1500 g 12例, 1500~2500 g 10例, 2500~3500 g 8例;患儿出生后2~6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皮肤青紫, 呼气性呻吟, 呼吸次数>60次/min, 听诊两肺呼吸音降低, 肺部X线检查特征性改变。全部患儿均在出生后6 h内入院。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婴儿保暖 患儿置于婴儿培养保温箱或辐射式红外线保暖床上进行保暖, 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保持患儿皮肤温度在36.5℃或肛温37℃, 相对湿度55%~65%左右。入院后2 h内每30分钟测量体温1次, 体温平稳后每4小时测量1次, 尽量缩短治疗、护理操作时间, 减少热量的散失。
  1. 2. 2 呼吸道分泌物清理 患儿入院后及时清理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 定时清洁鼻孔, 保持气道通畅, 妥善固定好鼻塞和呼吸机管道。病情稳定后拔管脱机后改为头罩吸氧, 生理盐水30 ml+沐舒坦15 mg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防止喉头水肿。高频呼吸机治疗的患儿, 需行胸部物理治疗, 每1~2小时为患儿翻身、拍背、吸痰。使用固尔苏100 mg/(kg·次), 6 h内禁止吸痰。
  1. 2. 3 监护呼吸 患儿头部置于中线位置, 肩下颌颈部垫上小软枕头, 使患儿维持最自然的颈部姿势, 保证气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调节氧流量, 逐渐向低流量过度, 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两侧胸部运动幅度呼吸是否对称、血氧饱和度等。一旦有呼吸暂停, 及时托背、弹足底, 病情无改善后再采用氨茶碱给予呼吸支持、吸痰、排痰。吸痰动作轻柔, 插入深度不能超过气管插管终端, 每次吸痰时间<10 s。
  1. 2. 4 静脉管理 危重期患儿均静脉给药, 补充液体、营养。保护每条静脉, 保证后续的抢救与治疗。
  1. 2. 5 鼻饲喂养 患儿病情危重不能喂养时, 采用口滴喂法, 每2~3小时滴喂1次。使用1次性阵痛抽吸2 ml奶液, 注射器乳头紧贴婴儿口角, 注意控制速度, 缓慢滴喂, 观察患儿吸允、吞咽动作。更严重者需静脉补充, 非营养性吸允。详细记录患儿每日的出入量、体重。
  1. 2. 6 血压监测 记录患儿24 h尿量, 监测血压, 尿量过少者应考虑肾功能不全, 尿量少并伴有血压降低、四肢发冷, 应考虑休克。
  1. 2. 7 血氧饱和度监测 SpO2维持90%~95%, PaO2维持6.7~10.7 kPa[50~80 mm Hg (1 mm Hg=0.133 kPa)]。如SpO2<85%, PaO2<6.7 kPa (50 mm Hg), pH 7.25~7.45。提示:呼吸衰弱未改变, 注意有无氧中毒;如长时间PaO2>13.33 kPa (100 mm Hg), 极易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
  1. 2. 8 生化监测 必须维持水、电解质、血糖、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之内。
  1. 2. 9 预防感染 医务人员应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坚持消毒隔离制度, 如有医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必须暂停工作。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0例患儿, 治愈好转28例, 死亡2例。住院时间15~22 d, 平均17.5 d。护理后12 h、24 h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4 h与12 h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往往会在出生数小时后会出现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与PS缺乏、失活等有关, 致使患儿出现进行性肺不张、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点的急性呼吸衰竭[2]。徐发林等[3]证实, 早产儿较足月新生儿更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者病死率越高。临床护理过程中, 应当加强监护, 严格观察患儿症状, 及时发现有无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现象, 一旦发现, 尽早维持呼吸道通畅, 可给予面罩加压吸氧。呼吸支持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儿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是否与呼吸机一致, 一旦出现人机对抗, 要上报上级医生, 给予适当镇静药、肌肉松弛药, 减少呼吸做功。对于出生后6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的患儿, 要尽早预防感染, 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 护理人员注意气管插管有无移动、脱落, 深入一侧肺内, 应注意胸廓起伏程度是否对称, 听诊双肺呼吸音性质的变化, 警惕气胸的发生。此外, 治疗期间应当注意合理喂养, 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促进患儿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本组资料中, 本院30例患儿住院时间15~22 d, 平均住院时间17.5 d。本文对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30例病情及护理方法进行观察, 通过合理的临床护理, 维持适宜的体温、通畅的呼吸通道以及充分的营养支持, 治愈28例, 死亡2例。给予护理后12 h, 24 h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aO2)、pH值显著高于护理前, 护理24 h后患儿的二氧化碳氧分压也有明显的下降(PaCO2)。患儿出院后定期随访, 生长发育、肺功能亦未见异常, 吸氧患儿未见任何视网膜损害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NRDS的护理关键在于维持患儿体温, 严格的给氧方式, 有效改善患儿缺氧状态, 及时纠正酸中毒, 合理的喂养均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重点。在整个护理操作中, 动作轻柔, 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 不可过于频繁的体位变动, 过强的声音或光刺激, 维持静脉补液稳定, 做好消毒与隔离工作, 防止感染。
  参考文献
  [1] 诸福堂.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58.
  [2] 任庆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14):435.
  [3] 徐发林, 白琼丹, 庄方莉, 等.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比较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 27 (1):34-38.

上一篇: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临床

下一篇:初发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几个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