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代中草药材的危机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6 09:04

摘 要:随着当代我国中医学的复兴,社会对中医药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然而,野生中药材资源濒危、市场混乱、质量恶劣、加工不合理等现象愈演愈烈,使得中医药材在当代面临重重危机,中医的发展亦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本文从中医药材的上述危机入手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多年中医药材的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缓解当代中医药材危机,促进当代我国中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医;中草药材;危机;对策

1 研究背景概述
     中医药材一般可以分为植物性药材、动物性药材和矿物性药材等等。在这其中,种类最广泛、使用最普及的当属草本和木本植物药材。
     随着当代我国医药学术界对传统医学的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医踏上了复兴之路。中医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纳和信赖,中草药材也被越来越多的用来治疗、养生和保健。但是,在当代中医产业欣欣向荣的表面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中草药材已经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危机。
2 当代中草药材面临的危机分析
2.1过度开发导致野生中草药材资源稀缺濒危
  随着当代社会中医热的推进,世人对中草药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起来。在中草药材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影响下,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多省市对当地的野生药材进行了掘地三尺式的掠夺性采挖,而参与开发的主体中绝大多数都是缺乏中草药常识的农民。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致使不少用途广泛、品种名贵的野生中草药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中草药材种植的范围较大,长期以来药材资源种类以及储量也都较为丰富。在我国最早的药典《唐本草》中,就可以找到800多种中草药材,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近2000种药材。但是,由于当今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加之人类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少中草药材的分布区域已日益缩减,药效质量也大大衰退,其中更是有相当数量的中草药材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笔者在搜集相关数据时发现,在1987年版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中有大约一百五十多种名贵的野生中草药材1,而1999年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收录的濒危中草药材数量已经上千2,特别像厚朴、野生人参、石斛、杜仲,冬虫夏草、野生三七等这些中草药材,几乎面临着物种绝迹的严峻威胁。减毁速度之快,涉及物种之多令笔者瞠目结舌。
  再以野生银杏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活化石”之称的野生银杏在我国的陕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江苏、重庆、贵州、浙江、福建、广西、广东等多地均有大面积发现,但如今野生银杏已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如《中国植物志》的考证无误,那么国内的天然野生银杏群种目前仅残存于浙江临安的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2.2 盲目种植导致中草药材质量下滑严重
  众所周知,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气候条件、日照强度、土壤成分都各有差异,因此,哪怕是同一类中药材,如果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种植,其质量和疗效也会带有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一原因,中医学历来在药材的取用标准方面有严格的区域要求,即讲究“道地药材”。如人们熟知的云南产的三七、广西产的罗汉果、宁夏产的枸杞、浙江产的杭白菊、四川产的川贝母、东北产的野山人参,山西产的党参等等,都是有名的道地药材,有着极高的医用价值。
  但是,在当代中草药材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各地区为了抢占市场,增加收入,竟然不顾中药材原本的地道性,盲目的引种扩种。这种大规模异地种植道地药材,严重违反了中药材生长的客观规律,使得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农药化肥的滥用也给中草药材的品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工业化进程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与中草药材生长密切相关的土壤和水源受到化学废气和有毒污水的污染,导致药材重金属超标事件在近几年里层出不穷。除去工业污染,栽培过程中的农药污染同样非常致命。中药材在种植时期容易遭受害虫侵蚀,从而减产减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少种植商为了保证药材的产量,不惜大规模、高频率地喷洒各类农药来杀灭病虫。这种滥用、误用农药往往到最后会导致农药残留的重要问题,不仅降低了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被食用后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2.3 管理松散致使中医药材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医药材的生产加工缺乏强有力的法规约束,市场管理极不规范。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材加工方面的权威标准和工作指南,理当严格遵守。但是,在巨大的经济效益驱动下,现实中的药材炮制环节和加工工序方面常常不合规范、盲目操作,主观性和随意性都较强,从而导致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低劣药材的出现。
  中药材加工前不按规范来净选杂质,将会导致汤剂浑浊,服用后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中药材切片前不按规范来进行浸泡,容易引起药材中大量有效成份的流失;中药材加工时不清除非药用的部分,其残留量会直接引起药材的用量偏差。
3 解决我国中医药材危机的对策思考
     有效缓解当代中草药材的上述重重危机,切实促进中草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关键性问题。我们有必要将资源保护、法律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当代中药材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探索和努力。
3.1 首先,从保护濒危中草药材资源方面来谈
3.1.1 加大生态整治力度
  中草药材的质量与其生长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直接威胁到中草药材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大批珍贵中药材的濒危现状,我们首先要加大生态整治力度,继而推进药材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
  从生态整治入手的普遍方法是规划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野生濒危药材种质保存。当前,濒危名录中的大部分中药材已经通过建立生态自然区的方式得到有效保护:膜夹黄芪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就地保护,野生人参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不错的生长势头,野生银杏的保护工作在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落实。
3.1.2 发展药材人工栽培
  人工栽培是保护濒危中草药材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全球气候异常,地理环境改变的今天,将中草药材人工化引种、跨区域栽培、野生变家种的科学实验和成果推广显得愈来愈重要。科技的发展进步大大 提高了人工栽培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有效降低了中草药材的物种濒危威胁,避免和缓解了因为中草药材灭种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
3.2 其次,从提高中草药材品质的方面来谈
3.2.1 加大科学技术投入
  科学技术是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有效保障。加大对中医药材中优良品种的科研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材的人工选育和高效加工,正确引导中医药材产业朝着质量优异、产量增加、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
  鼓励科研单位与药材企业合作经营,充分发挥双方的整体优势,加强资金投入、科研成果、生产开发三者的紧密联系,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着力打造中草药材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3.2.2 培养专业人才
  科学栽培、合理施肥、专业采收、正规加工,这里列举的每个环节都有助于中草药材品质的提升。而每个环节中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药材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保证中草药材品质的必要措施。
  如今,不少高校开始有中医药材方面的专业,社会上也有不少医药培训机构。一批批专业人才投身社会,有利于改变长久以来产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局面,在种植、采集、加工、制作、交易等环节上采用专业方法,以专业性克服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切实提高中草药材品质和药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3 最后,从稳定中草药材市场秩序的方面来谈
3.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中药材资源盲目开采,中草药材加工质量下滑,中药材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复杂现状,国家和地方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出台和进一步完善中草药材相关领域的规章制度,建立起全面完整、可行性强的中草药材采集办法和保护药材种植环境的法律法规,使得中草药市场秩序的维持工作有法可依。
3.3.2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我国的政府机关、医疗机构和市场管理等部门要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联合治理,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中药材市场预测和供销监督。严厉打击市场上的各种假冒伪劣药材,特别是近几年新兴的电子商务市场,规范中草药材市场的准入机制,坚决取缔无良的药材收购加工工场,以促进我国中草药材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善安.中国珍稀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2]张恩迪、郑汉臣.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孟宪军、王平: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5期
[4]刘振武、李满飞: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与GAP[J].中草药,1999年第30期
[5]余承文:论我国中药资源的法律保护[D].河海大学,2007年
[6]夏天睿、张昭、张本刚、闫志峰:稀有濒危常用中药材保护现状评述[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年06期
[7]张新友:浅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J].中医中药,2010年16期

1贺善安.中国珍稀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2张恩迪、郑汉臣.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急性脑梗死预后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