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5-09-26 09:08

摘 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与管理,避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方法 本文主要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上的使用、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与管理。结果 严格执行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加大对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宏观监控力度,倡导、规范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结论 确保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提高医院治疗水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应用与管理;滥用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指的是临床上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一系列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等微生物经过培养、提取等程序得到的一些代谢产物,或者由化学半合成法得到的相同或类似的产物,也可化学全合成一系列抗菌药物。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也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品种众多、患者的医疗费用最高的一类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细菌对抗菌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也可以使得耐药菌株大量出现。为了加强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与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对于治疗患者的病情、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抗菌药物临床上的使用
1.1 抗茵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临床上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八大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应该要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抗茵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因此,要按照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种类、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疗程以及治疗终点等。
1.2加强抗菌药物应用与管理的药物使用率的变化:
     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与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相比较,两年的内科系统、外科系统以及总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具有明显的差距(p<0.05),两者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注:与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相比较,*P<0.05
1.3 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1.3.1 细菌性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
   对于来院治疗的细菌性感染患者,首先要通过检查确认细菌感染的种类,一般情况下,对于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除了以上感染引起的疾病之外,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最近十来年,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抗菌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要注意过度滥用,避免引起病菌的耐药性。
1.3.2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对于诊断细菌感染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作用,抗菌药物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疾病史、细菌感染的程度、临床表现等因素,此前,很多的细菌感染疾病可以通过医生的治疗经验来治愈患者,由于治疗经验难以量化,给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为了尽早给患者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应该及时地控制感染,应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1.3.3 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在未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可进行针对性的经验治疗。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或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选用覆盖面广、抗菌活性强及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可以联合用药。
1.3.4 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
     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对于治疗细菌感染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果局部感染较轻或者感染较重但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病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选用如下外用制剂:呋喃妥因、新霉素等。遵照医嘱禁止将全身用药用做局部使用,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制剂在局部使用,以防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的菌株产生。指征明确才能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只有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需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才能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2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上的使用、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与管理,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加大对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宏观监控力度,倡导、规范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确保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提高医院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靳桂明,吴笑春,汤韧,等.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医疗安全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49-1151.
[2] 金锋,赵晓颖.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实践[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18(5): 126-127.
[3] 刘鹰,朱蓓蓓,吴芳,等.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J].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45-1146.
[4] 薛文英,张一萍,胡凤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成效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18(1): 40-43.
[5] 王瑞书,左玉潭,孙庆美,等.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 中国药房, 2007,18(26): 2022-2023.
[6] 张焰,王朝晖,刘文国.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探讨[J]. 西部医学, 2005,17(6): 659-660.
[7] 毛万岳,马存萍,王建军.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46(7): 521-523.
[8] 纪元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问题探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9(12): 1162-1163.
[9] 王凤杰.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及合理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16): 1159-1160.
[10] 杨延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4(6): 2512-2513.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病人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压氧合并综合康复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