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歧视论
发布时间:2015-07-03 12:27
【关键词】基因歧视;决定论;优生学;基因平等
【摘要】随着基因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的科学和经济意义的逐步显现,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基因歧视问题也正是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出现的。基因歧视是不公正也是不合理的。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基因歧视产生的原因、主要观点和所引起的危害表现,同时驳斥了基因不平等和基因决定论的观点,并提出人们必须通过确立基因平等权来避免或减轻它对人类的伤害。
【关键词】基因歧视;决定论;优生学;基因平等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向纵深发展,21世纪的医学真正实现“治本”、 以预测和预防相结合为主,为利用基因技术治疗疾病、改良物种开辟广阔的前景,但同时有关问题也接踵而至。基因研究的成果“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巨大的威胁和生存挑战。”[1]个人最具隐私性的信息——基因信息,能揭示个人的身体、智力状况和性格特征等情况,这些资料对升学、就业、婚姻、投保等都起决定性作用,一旦向他人和社会披露,可能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甚至形成新的社会歧视浪潮。基因歧视的存在使人类社会的不平等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并使原来奠基于个体之上的社会关系和人性观念正遭受到空前的挑战。
1.基因与基因歧视
基因是个体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起承载、转运、复制遗传信息的作用。就人类基因而言,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基因的缺陷,在基因问题上强加人为的所谓“好”或“坏”的价值判断必然破坏基因平等原则,而首先就会导致基因歧视现象的产生。
一旦承认基因不平等,社会将进入一个严重的基于基因的分隔状态。当前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对非正常基因携带者的就业、保险歧视等现象,并大有蔓延之势。据报道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把对员工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作为雇佣员工的基础;另外,人寿健康保险公司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把对携带非正常基因的人群实行歧视对待;基因歧视渗透到教育部门,将学生按基因类型分类,教师们会忽视环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不重视甚至放弃“基因不良”的学生。如此下去,基因将会成为衡量一切的简单标准,甚至成为一种霸权。
2.导致基因歧视的2种观点
2.1基因不平等
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揭示了人类生命的遗传信息及人类将易患某种疾病,各种遗传病未来也都可以得到早期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都能从基因中找出原因,而且每个人都带有几种“致病基因”。因此,就有人把那些对人类有益的基因称为好基因,而把那些可能会引起疾病或不良性状的基因称为坏基因。这种分法是否科学我们尚且不论,但就人类基因而言,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基因的缺陷。对每个人而言,发病的几率几乎是一样的。
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在以基因革命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世纪中“有关平等和民主的概念以及我们所憧憬的‘自由意志’与‘进步’的含义会被重新界定”。[2]
2.2基因决定论
2000年6月宣布绘就人类基因草图,“到时,我们就像一个能预卜未来的先知,只要掌握了一个人的基因,就犹如掌握他的未来日记,不仅知道他将来的健康状况,还可能知道他死亡的原因。”[3]一旦测出人体的全部基因序列,那么想找哪个基因就可以“按图索骥”。于是一些人开始夸大并神话基因的作用,提出“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基因不仅决定我们的体形外貌,而且决定我们是同性恋或是异性恋者、我们的侵略性多强、甚至我们会不会信教”[4]。
基因决定论者指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天才现象,像爱因斯坦的科学才能、梵高的绘画技艺等等,都是基因决定的结果;甚至认为基因科技能使人们能按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和制造后代,并能将各种生命体优势都集中到某个人身上。他们还指出基因决定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注定人是不平等的,人天生就有等级,有优有劣。由于目前基因技术的“神秘化”,基因决定论仍有较大的影响,这对于形成整个社会的基因伦理是极为不利的。
3.基因歧视的表现
3.1对基因优生学的思考
“基因优生”是在承认基因不平等的前提下提出,与传统的“优生优良”完全不同。所谓基因优生,就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男女受精卵结合成胚胎初期,添加对人类有益的遗传基因,再去除对人类不利的基因,从而如愿以偿地“设计”出完美的下一代。这种试图通过控制婚配遗传因子来改进人种的做法是一种纯粹的“基因歧视”,也将导致社会根本性的结构变化。
首先有可能导致人类社会两极分化。通过基因技术,那些能将“优秀”基因传给下一代的人,其后代越来越“优良”,而多数人则因保留有上代“有缺陷”的基因相对前者差距日趋加大,从而整个社会被分成两级——“基因优生人”和“基因自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将带来难以对付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其次,基因优生的最终结果将导致人种产生质变——“基因自然人”最后被淘汰。而那些“基因优生人”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种, 也会由于其结构过于单一,缺乏进化机制,从而会最终导致人种的退化甚至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的迅速蔓延。基因研究表明,转基因的表达在当代或传代过程中常常会减少甚至“沉默”。生物多样性原则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原则,基因也应如此。
3.2个人合法机会的剥夺
随着基因研究技术的发展,一旦个人的遗传密码被破解和记录在案,那些有基因缺陷的人极有可能遭到歧视。这种歧视剥夺了他们作为人类一员走入社会发挥才能,享受天赋人权的权利,将使社会缺乏人道,社会也将进入一个基于基因的分割状态。
4.反对基因歧视
4.1 驳“基因决定论”
邱仁宗先生认为:“基因决定论的背后是一种线性的因果模型或台球式因果模型”[5]。基因决定的只是“可能的人”。一个人有某种基因,只能说这个人有基因所导致的那种性状的倾向。根据遗传学原理,基因的表现与外界环境的诱导密切相关,基因是否能最终表达还要受到周围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已由过去不科学不全面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 后者认为,人不单受基因遗传的影响,也受后天的心理、思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后天的影响同样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同卵孪生人即使基因完全相同,也会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极富个性的人[6]。美国19世纪著名的“暹罗连体兄弟”基因完全一致,但性格却截然相反。最近,德国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个别蛋白质的氨基酸会受到一种“编辑”机制影响不按照基因的原始排序制造;同时,哺乳动物中那些为数不多的rna经过了“编辑”的基因都与大脑控制功能有关。这足以表明基因并非决定一切,从而有力地回击了“基因决定论”。认为基因决定一切,势必对有基因缺陷者产生“基因歧视”,这在伦理上是不可接受的。
4.2确立基因平等权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这说明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统一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另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是人与人又不一样的依据。但这种差异并不表明基因有优劣之分,所有的基因都是平等的,各有各的用处。“所有的社会成员在遗传上都是平等的”,因为“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因此,没有正常基因组与异常基因组之分,或‘疾病基因组’之分,没有‘健康基因’与‘疾病基因’之分,没有好基因与坏基因之分”。
基因平等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一项确保人不因其所携带的基因不同,而被分为三六九等,在社会生活中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基本人权。确立基因平等权是一种社会平等权的观念,有利于避免把社会学上的标准原则简单地照搬到生物学领域中的粗疏做法。显然,这种简单归类的做法是有缺陷的。医学已经证明携带有某些非正常基因虽然在一定情况下确实是病因,但同时它可能也有着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如研究表明,囊性纤维恶性肿瘤基因有预防皮肤癌的作用;一种可引起镰刀状细胞贫血的基因有较强的对抗疟疾的特性。
现代人类对科学的依赖和膜拜已非昔日可比。具体到生物基因技术方面,基因歧视的论调沉渣泛起,已严重地影响到人的社会存在,基因平等权的提出正是为了回应在社会学领域基因权力对人类已有秩序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方小晶《基因:人类的新挑战》钱江晚报,2000-12-22,第3版。
[2]付立杰译《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纪(中文版)》[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63。
[3]邱格屏《就业基因歧视与我国未来法制设计》,《法理学法史学》,2001,(11)。
[4]邱仁宗《人类基因组研究和伦理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7(1):72。
[5]王玉峰《关于基因平等问题的哲学思考》[j],《社会科学》,2001,122(8):41。
[6]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敏,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08
【摘要】随着基因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的科学和经济意义的逐步显现,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基因歧视问题也正是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出现的。基因歧视是不公正也是不合理的。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基因歧视产生的原因、主要观点和所引起的危害表现,同时驳斥了基因不平等和基因决定论的观点,并提出人们必须通过确立基因平等权来避免或减轻它对人类的伤害。
【关键词】基因歧视;决定论;优生学;基因平等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向纵深发展,21世纪的医学真正实现“治本”、 以预测和预防相结合为主,为利用基因技术治疗疾病、改良物种开辟广阔的前景,但同时有关问题也接踵而至。基因研究的成果“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巨大的威胁和生存挑战。”[1]个人最具隐私性的信息——基因信息,能揭示个人的身体、智力状况和性格特征等情况,这些资料对升学、就业、婚姻、投保等都起决定性作用,一旦向他人和社会披露,可能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甚至形成新的社会歧视浪潮。基因歧视的存在使人类社会的不平等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并使原来奠基于个体之上的社会关系和人性观念正遭受到空前的挑战。
1.基因与基因歧视
基因是个体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起承载、转运、复制遗传信息的作用。就人类基因而言,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基因的缺陷,在基因问题上强加人为的所谓“好”或“坏”的价值判断必然破坏基因平等原则,而首先就会导致基因歧视现象的产生。
一旦承认基因不平等,社会将进入一个严重的基于基因的分隔状态。当前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对非正常基因携带者的就业、保险歧视等现象,并大有蔓延之势。据报道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把对员工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作为雇佣员工的基础;另外,人寿健康保险公司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把对携带非正常基因的人群实行歧视对待;基因歧视渗透到教育部门,将学生按基因类型分类,教师们会忽视环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不重视甚至放弃“基因不良”的学生。如此下去,基因将会成为衡量一切的简单标准,甚至成为一种霸权。
2.导致基因歧视的2种观点
2.1基因不平等
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揭示了人类生命的遗传信息及人类将易患某种疾病,各种遗传病未来也都可以得到早期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都能从基因中找出原因,而且每个人都带有几种“致病基因”。因此,就有人把那些对人类有益的基因称为好基因,而把那些可能会引起疾病或不良性状的基因称为坏基因。这种分法是否科学我们尚且不论,但就人类基因而言,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基因的缺陷。对每个人而言,发病的几率几乎是一样的。
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在以基因革命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世纪中“有关平等和民主的概念以及我们所憧憬的‘自由意志’与‘进步’的含义会被重新界定”。[2]
2.2基因决定论
2000年6月宣布绘就人类基因草图,“到时,我们就像一个能预卜未来的先知,只要掌握了一个人的基因,就犹如掌握他的未来日记,不仅知道他将来的健康状况,还可能知道他死亡的原因。”[3]一旦测出人体的全部基因序列,那么想找哪个基因就可以“按图索骥”。于是一些人开始夸大并神话基因的作用,提出“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基因不仅决定我们的体形外貌,而且决定我们是同性恋或是异性恋者、我们的侵略性多强、甚至我们会不会信教”[4]。
基因决定论者指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天才现象,像爱因斯坦的科学才能、梵高的绘画技艺等等,都是基因决定的结果;甚至认为基因科技能使人们能按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和制造后代,并能将各种生命体优势都集中到某个人身上。他们还指出基因决定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注定人是不平等的,人天生就有等级,有优有劣。由于目前基因技术的“神秘化”,基因决定论仍有较大的影响,这对于形成整个社会的基因伦理是极为不利的。
3.基因歧视的表现
3.1对基因优生学的思考
“基因优生”是在承认基因不平等的前提下提出,与传统的“优生优良”完全不同。所谓基因优生,就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男女受精卵结合成胚胎初期,添加对人类有益的遗传基因,再去除对人类不利的基因,从而如愿以偿地“设计”出完美的下一代。这种试图通过控制婚配遗传因子来改进人种的做法是一种纯粹的“基因歧视”,也将导致社会根本性的结构变化。
首先有可能导致人类社会两极分化。通过基因技术,那些能将“优秀”基因传给下一代的人,其后代越来越“优良”,而多数人则因保留有上代“有缺陷”的基因相对前者差距日趋加大,从而整个社会被分成两级——“基因优生人”和“基因自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将带来难以对付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其次,基因优生的最终结果将导致人种产生质变——“基因自然人”最后被淘汰。而那些“基因优生人”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种, 也会由于其结构过于单一,缺乏进化机制,从而会最终导致人种的退化甚至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的迅速蔓延。基因研究表明,转基因的表达在当代或传代过程中常常会减少甚至“沉默”。生物多样性原则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原则,基因也应如此。
3.2个人合法机会的剥夺
随着基因研究技术的发展,一旦个人的遗传密码被破解和记录在案,那些有基因缺陷的人极有可能遭到歧视。这种歧视剥夺了他们作为人类一员走入社会发挥才能,享受天赋人权的权利,将使社会缺乏人道,社会也将进入一个基于基因的分割状态。
4.反对基因歧视
4.1 驳“基因决定论”
邱仁宗先生认为:“基因决定论的背后是一种线性的因果模型或台球式因果模型”[5]。基因决定的只是“可能的人”。一个人有某种基因,只能说这个人有基因所导致的那种性状的倾向。根据遗传学原理,基因的表现与外界环境的诱导密切相关,基因是否能最终表达还要受到周围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已由过去不科学不全面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 后者认为,人不单受基因遗传的影响,也受后天的心理、思想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后天的影响同样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同卵孪生人即使基因完全相同,也会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极富个性的人[6]。美国19世纪著名的“暹罗连体兄弟”基因完全一致,但性格却截然相反。最近,德国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个别蛋白质的氨基酸会受到一种“编辑”机制影响不按照基因的原始排序制造;同时,哺乳动物中那些为数不多的rna经过了“编辑”的基因都与大脑控制功能有关。这足以表明基因并非决定一切,从而有力地回击了“基因决定论”。认为基因决定一切,势必对有基因缺陷者产生“基因歧视”,这在伦理上是不可接受的。
4.2确立基因平等权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这说明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统一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另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是人与人又不一样的依据。但这种差异并不表明基因有优劣之分,所有的基因都是平等的,各有各的用处。“所有的社会成员在遗传上都是平等的”,因为“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因此,没有正常基因组与异常基因组之分,或‘疾病基因组’之分,没有‘健康基因’与‘疾病基因’之分,没有好基因与坏基因之分”。
基因平等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一项确保人不因其所携带的基因不同,而被分为三六九等,在社会生活中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基本人权。确立基因平等权是一种社会平等权的观念,有利于避免把社会学上的标准原则简单地照搬到生物学领域中的粗疏做法。显然,这种简单归类的做法是有缺陷的。医学已经证明携带有某些非正常基因虽然在一定情况下确实是病因,但同时它可能也有着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如研究表明,囊性纤维恶性肿瘤基因有预防皮肤癌的作用;一种可引起镰刀状细胞贫血的基因有较强的对抗疟疾的特性。
现代人类对科学的依赖和膜拜已非昔日可比。具体到生物基因技术方面,基因歧视的论调沉渣泛起,已严重地影响到人的社会存在,基因平等权的提出正是为了回应在社会学领域基因权力对人类已有秩序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方小晶《基因:人类的新挑战》钱江晚报,2000-12-22,第3版。
[2]付立杰译《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纪(中文版)》[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63。
[3]邱格屏《就业基因歧视与我国未来法制设计》,《法理学法史学》,2001,(11)。
[4]邱仁宗《人类基因组研究和伦理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7(1):72。
[5]王玉峰《关于基因平等问题的哲学思考》[j],《社会科学》,2001,122(8):41。
[6]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敏,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