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础医学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6-03-29 15:43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切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在这个高级医学人才的塑造锤炼过程中,基础医学教育无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基础医学院本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宗旨,探索进行基础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一、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基础教学建设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基础医学院部,始建于1959年。作为校本部最大的教学单位和科研基地,学院承担着学校各专业学生基础医学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七个硕士学位点(培养范围涵盖了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医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前三年的学生管理等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思路,以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基于原有学科设置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学科间的合作渗透不够;部分学科人才梯队断层,高学历教师少;多数学科经费投入有限、设备落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力量薄弱制约学科发展等,我们以国务院新颁布的学科专业设置为蓝本,以原有的硕士学位点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学科建制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原学科结构进行调整重组,组建七个新的学科系及三个公共教学部,旨在促进学科间优势互补,交叉渗透,共同发展;推动新兴学科脱颖而出,保证其发展空间;让有形及无形的资源充分共享,缓解投入不足的矛盾;形成院内、院外跨学科科研群体,増强科研实力,争取大课题,多出成果;强化学位点建设,争取博士点及新的硕士点。经调整重组后各个新的学科系基本上均具有专用或专管共用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详见调整后的基础医学院学科结构),増强了学科的活力

 

  本着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学校逐年増加对教学的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i设建成了包括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在内的能适应高水平高起点科研要求的国内一流的实验基地,同时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省级基础课综合实验室,如形态学科综合实验室、机能学科实验室、人体解剖学综合实验室、病原生物学综合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信息处理实验室等,并已分别通过了省级合格评估,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为加快学科发展,确保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准硫高效、有序地运转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伟二、大力提倡教授上讲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我们鼓励教授上讲台,承担本科生主要课程的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工作,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近三年来正副教授参加本科教学的比例达100%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均具有硕士榑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务,所有新教师授课前均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同时通过聘请院土知名学者、海外校友等进行讲学、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素质教育论坛系列讲座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学院坚持作好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及校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考核工作同时通过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以同等学力申请榑硕士学位;参加教师进修班学习;国内重点院校进修访问;选派到国外科研院所培养研修;脱产或半脱产参加外语强化培训提高班以及岗位培养、参加本校研究生课程学习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以改善队伍的总体结构,努力弥补人才断层,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注重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充实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工作,两年来共引进3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师资,分别充实到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免疫学系。学院现有国家级青年

 

  骨干教师3人,入选国家及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3人,分布在6个不同的学科系,校青年骨干教师43人己获博士学位者10人,硕士学位者48人目前在读博硕士学位教师12人,公派出国研修11人这些中青年骨干师资力量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师资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将为保证学科发展的良好趋势提供人才后备力量。为帮助新师资尽快成长,我们实行了新师资的导师制I对于每一位新师资,学科系都安排一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负责对其进行培养。要求新师资熟悉教学常规,介入本学科教学全过程,做到理论课全程听课并作好记录,实验课全程跟课并写出完整的实验课教案,由导师负责修改并做重点讲评。在整个培养工程中,注重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导师的检查督促、指导及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通过导师榜样力量的影响及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的传、帮、带作用,可以促进新师资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进一步牢固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为青年教师独立进行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几年来,我们以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学改革。1998年组建了机能学实验室,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三门课程的实验课进行调整重组,打破学科壁垒,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正常(生理)病状(病理生理)、治疗(药理)三个不同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和优化,大胆删减和増补,以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突破传统分段式、分隔式的教学格局,将前后内容贯通穿插,増加了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共开设实验项目16个,其中验证性实验10个,综合性实验6(37.5%),如《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呼吸运动的影响因素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缺氧与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等同时面向重点班学生开设设计性实验3(18.8%),如《影响心脏活动的因素》、《影响家兔血压的因素》等,对学生的主动思维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经过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后的机能学实验室,摒弃了传统的经验式附属型的管理模式,实现人力、物力的充分利用,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同时以点带面,推动了基础课其他5个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重视教材建设,大力提倡编写和使用优秀教材,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各学科基本上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系列教材由基础医学院专家主编、参编或编译的各种全国发行的教材约15种,部分用于研究生及本专科教学。如《分子医学》、《骨骼肌肌病病理》、《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病理学实习指导》、《英语基础教程》等。

 

  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构筑多媒体教学平台,取得良好效果2001年以来我院先后组织开展了5场基于PowerPointFlash等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系列讲座,激发教师自行设计、制作课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件制作的水平。200112月率先举办了首次多媒体课堂教学比赛,通过互相观摩与交流评议,达到互相促逃共同提高的目的。迄今,基础医学课程本科理论课教学90%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部分学科(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己初步完成实验室局域网教学系统的构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

 

QQ截图20160317141232.png


  増加对专业外语的要求,积极为推动双语教学作准备,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部分主干课程对本科重点班的学生要求用英语标注实验报告中的图示;节选英文原版教材中的部分章节提供学生阅读并翻译成中文;理论考核中的不同题型均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术语以英文形式出现通过海外校友国内兄弟院校等渠道,收集、编写部分专业课程英文教材,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为推动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于200212月利用周末时间举办了双语教学竞赛。来自9个学科系的11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段相对完整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院全体教师均到场观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科研成果,支撑高水准的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科研活动开展间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不言而喻只有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脉络和前沿知识并将其引入具体的教学环节,才能不断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支撑高水准的教学。目前学院拥有三个研究中心一一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细胞与发育工程研究中心、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以及肿瘤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等省内著名的科研机构。1997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科研120多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2项,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580万元(含配套经费)研究内容涵盖了神经干细胞培养、幽门螺杆菌的分离鉴定、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哺乳类动物细胞发育主干技术及实验模型研究、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结构改变与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关系等前沿领域获13项科研成果奖,其中福建省科技二等奖、三等奖9;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3人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国家一级刊物近200篇。

 

  论文在SCI源刊物发表学院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感染与免疫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优势互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挖掘教与学的潜能

 

  基础学院每年承担学校各专业层次共6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约占全校总教学任务的5(%。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由于攻读学位和留学国外等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在岗率75%学院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具有优秀的教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积极投身各项教学改革,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制订新的《教学计划》,修订相配套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组织教案,按照规定统一规范地书写教案和讲稿,自行制作多媒体课件。2000年外语教学部获校级教学优秀集体奖,5位教师获优秀教学个人奖。在连续两年的校级优秀教案讲稿评选活动中,成绩不俗,共有13位教师分获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基础学院获组织奖注重教育教学研究,积极组织申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认真研究教学法,三年来公开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98年以来,我院教师获国家级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省新长征突击手省市级优秀教师、师德之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各级表彰共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2人努力营造学术氛围,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学术讲座、考研辅导报告、读书报告会、骨干教师讲座、素质教育系列论坛等活动

 

  优良的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院一向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各项管理规定。成立了邓小平理论学研会,举办党的三基知识培训,3年来共有1025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191名学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暑期组织三个代表宣讲团到基层开展宣传活动。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援助行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医学98级学生到闽侯上街镇开展主题为提倡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宣传教育活动;医学99级学生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大型禁毒图片展以及艾滋病同伴教育宣传活动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医学99级学生兰兆明的《医学正常值多媒体软件包》、甘泉洲等的作品《新型燃气灶》分别获得三等奖踊跃参加全国及福建省英语竞赛,连续三年均获全国特等奖二三等奖以及福建省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奖项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巡礼活动、校文化艺术节活动,如叶志坚同学的《阅读军人》在校98国庆征文赛中获一等奖;医学98级的戴金城同学获校象棋比赛冠军;98级的刘佶同学在主持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上述是我们在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探索与尝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地以新思路、新举措开拓新局面,取得新突破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基础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培养基础扎实、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基础医学导读作为通识谍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

下一篇: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