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实施研究思考建设论文(共7篇)
第1篇:浅谈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与康复流程的实施
现代康复医学科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但相对于其他临床学科而言,发展相对滞后,起步较晚[1]。随着我国康复医学近20余年的发展,各地的康复医学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因此科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已经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2]。该院自2013年开始,抢抓机遇,锐意改革,走差异化发展之路,2013年11月成功转型并挂牌“济南市康复医院”。建成了功能完备的康复中心及中西医结合康复病房,成人康复治疗区3000平米,儿童康复治疗区2000余平米,配备了齐全的康复训练设备,开展了较全面的现代康复、传统康复为一体的各项康复治疗技术,以全科医疗为依托,重点开展老年病康复、骨科康复、职业病康复、儿童康复、中医康复等专业康复。现已成为滨州医学院、山东省特教学院、济南职业护理学院等的教学基地。同时大力探索儿童康复“医教结合、融合发展”路径,先后建立了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及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学校,既填补了该市医疗与教育无交叉专业的空白,又为特殊儿童及家长解决了“一站式”服务的需要,也推动了医院儿童康复专业的快速发展。现将该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与康复流程的实施具体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规范化建设,制度与方案先行
良好的规划发展方案,是一个学科组建发展的基础。同时管理是决定学科规范化建设、发展速度的根本[3]。2013年该院制定了“五年三步走规划”,站在国内外康复医学科的最高水平角度,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与统筹全局的前提,结合医院和学科发展的实际,适合学科管理而又高于学科发展现状制定有关医疗、教学、科研、医师、治疗师、护士的分组与职责及整个运作模式的管理细则,完成学科战略布局[3]。该院分阶段实现三步走规划:①通过强化内涵建设,改善工作流程,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方法;②在强化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借力借势推动医院及学科发展。聘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坐诊带教,提高队伍综合水平。③专业发展促品牌提升。以开展差异性服务为手段,围绕老年病、慢性病开展特色诊疗,以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明确了这个目标,团队的力量就会向着目标凝聚;抓住了这个大纲,你的管理就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缩放自如、纲举目张[3]。管理方面以二甲复审级IS9001质量认证为契机,规范科室制度流程,医院成立8个品质小组,实行扁平化及精细化管理,每月不定期进行督导,实现学科规范化管理。
2大力宣传,树立“大康复”理念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作为一种理念已渗透到临床治疗的全过程以及养生保健领域。与临床医学不同,临床康复有着自己的工作特点及工作方式[4]。其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内、外、妇、儿、皮肤、老年科等科。临床康复的工作方式需要多专业合作,康复治疗组对病残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教育与训练,已达到使服务对象功能提高、融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其治疗方法与传统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脑卒中、骨科等病的康復治疗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因此不仅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康复知识的讲座培训,使全员上下形成对康复认识的“一盘棋”。对周边社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并借助微信平台、报纸、电视台、宣传栏、义诊、医患联谊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康复理念,使全院职工乃至社会公民了解并接受康复。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医学、社会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5]。
3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康复人才梯队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国康复人员组成有以下3类:①科班正规出身,受过规范的康复医学教育,有各类文凭及学历;②科班非正规出身,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体育学院养生保健专业等毕业生,有文凭及学历,但与国际公认的康复专业尚有距离;③半路出家,来自临床各科如神经科、骨科、中医科、儿科等医护人员[5]。该院康复科几种情况都存在。近几年招聘引进的康复医师、中医师等均为本科以上专业毕业,康复治疗师要求大专以上康复专业毕业,取得资质并能独立工作。经过严格理论及操作考核、面试,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医院高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2013年以来先后派出20余人赴无锡国际同仁康复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佳木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华西医院等国内著名康复医院进修学习康复理论与技能;积极鼓励临床医师进行康复医师转岗培训,先后有15名医师取得资格证书;院内培训由瑞金医院的陆廷仁教授为该院量身制作了每月一期的康复护理知识培训,24名骨干护士取得康复护理结业证书,还为该院组织的骨康复培训亦在进行中;全院60余人次参加康复治疗师骨干培训班。经过3年多的努力,打造了一大批业务好、服务优的医师、治疗师、护士康复团队,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14年6月康复医学科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重点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中。科室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在研省级科研项目两项,申请市级科研项目立项两项。2014、2015年举办了两期市级康复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2016年成功举办省级康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院的康复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改变。
4抢抓机遇,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就医环境
2013年以来医院以二级康复医院建设为标准,有计划地购置了100余台康复治疗新设备。招标采购时严格按照要求,经过科室申请、院内专家论证,取得采购共识,通过政府集中招标采购,避免暗箱操作。货比三家,减少成本。认真开展康复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由过去的康复、理疗5项,扩大为包括评定室、现代康复、物理疗法、中医康复等30余个治疗项目,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查体特色服务。努力打造康复特色服务品牌。
5规范学科流程,服务方便快捷
在医院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等待时间、逗留时间以及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整个流程的关键,患者(顾客)满意程度的提高直接与这些因素相关[6]。康复医学是多专业和跨学科的学科[7]。与临床医学不同,康复医学有着自己的工作特点和方式。康复评定会是康复评定工作的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是由康复医师主持召开,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康复治疗组会议,在会议上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然后由康复医师归纳总结为一个完整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方案,拟定或调整计划,指派各专业人员分别实施。在忙碌的医疗工作中,各专业人员均有不同分工,无法及时召开全员康复评定会。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该院采取的措施及流程:医师接诊病人-初期评估-制定康复方案-分诊员按照医嘱安排治疗时间(课程表形式)-治疗师康复评估及个性化治疗-中期评估修正方案-末期评估指导出院后的康复。每天早上治疗师均参与中西医结合病房交班,早交班后,抽出20min,共同討论病例:①介绍新入院或疑难患者病情及评估;②医生提出康复意见;③各治疗师长汇总对患者的评估及建议;④护理方面的问题。参会者对存在问题共同商讨,达成共识,医师制定康复方案分头实施。会后住院医师、康复医师、护士实行“医、护、康”一体化查房。目前,康复医师参与全院的神经康复团队、儿童康复团队、骨康复团队、肺功能康复团队的查房与讨论。将时间化整为零,解决了治疗组会议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较多的人力资源,效率低等问题,经过3年来的摸索,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康复服务,且治疗时免去了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院挂牌康复医院以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摸索出一整套工作流程及工作模式,使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自成立康复病房以来住院患者持续增加,全院大康复格局初显成效。规范化建设与科学的管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陈卫等
第2篇: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
一、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概述
我国的康复医学科发展较国际水平一直比较落后,在20世纪80、90年代,常常将针灸、理疗、推拿等中医手段定义为康复医学。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在这种现状下,导致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业界对康复医学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发生着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康复医学理念和方法逐渐被吸纳进来,同时结合我国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手段,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学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高职院校展开。同时各个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上岗竞争力,纷纷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实验教学中心的规划建设
(一)引进现代康复技术,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
建设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康复技术,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建设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迁移和各个实训模块之间的联系,并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实训模式。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注重整体的优化和改革,并由此建立一门课程交叉、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实践体系。
例如,在实验训练平台,可以构建康复基础知识训练、西医康复技能训练、中医康复技能训练、模拟病房综合训练这四大板块。在康复基础知识板块,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如生物力学基础、气体代谢基础、营养饮食基础,这是康复医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当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实训。在西医康复技能训练板块,可以侧重于对神经系统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言语心理康复的练习;在中医康复技能训练板块,可以对针灸康复训练、推拿康复技术进行练习,当学生的理论和技能都得到了训练,则可以启用最后一个模拟病房训练的板块,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技能得到有效的实践训练。
(二)注重实验队伍建设,保障实验设施配套完备
在建设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需要注重实验队伍建设,保障实验设施配套完备。一方面,在实验队伍建设中,要适当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且有相关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同时对于学校有资质的优秀青年教师也要注重在职培训,进而提高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建设中要注重相关仪器、设备的购置需要全面、专业,设备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健全。同时设备、仪器需要根据专业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置换,同时需要适时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实验设备尽可能完备。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并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的结合。
例如,在各个阶段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多样化实验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综合水平。在建立康复治疗综合训练室时,应注重实验训练内容前后的一致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让学生能够将中西医康复技术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可以通过模拟病房训练的板块,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原有的课时制授课方式,将实验教学中心打造成开放式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专业能力。
三、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在新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这对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本文论述的建设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实验中心就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的保障。
虽然我国康复医学近些年蓬勃发展,但是在康复医学与康复医学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希望通过本文,能与一线康复医学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共同为推进康复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毛波
第3篇: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引言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起步较晚,所以康复医学教育水平仍较低。为了更好的促進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与教学方案,更加有利于提高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水平,并逐渐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应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发展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
一、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康复医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根据《康复医学教育方案》的规定,对康复专业人员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培养作出了系统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有: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等两个方面的问题。[2]
1.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
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水平相对缓慢且基础薄弱,价值康复医学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较差,康复医学专业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对其行业的需求。因此,如何解决康复医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差这一问题非常重要。[3]
2.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也是康复医学人才培养问题之一。由于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康复医学办学水平较差,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医学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不够规范,很多时候康复专业的教学只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内容,无法有效的满足康复医学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中,只有充分的重视康复医学办学方式相对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这一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
二、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在发展康复医学专业的过程中,针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对于进一步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主要有: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4]
1.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
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充分重视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及时调整专业教学方案,加强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有效的解决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培养康复医学人才。因此,重视建立正确的康复医学理念,对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
2.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
在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通过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可以在完善康复医学专业教学问题的同时,提高康复医学专业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康复专业技术的学习与锻炼的方式,提高康复专业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3.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
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中,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通过重视师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规范教材的使用的方式,提高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及规范教材的使用效率,可以更好的促进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4.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康复医学专业教学中,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完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之一。如何针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策略的优势,在强化康复医学专业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促使其可以更好的从事专业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逐渐进入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康复医学作为我国四大医学之一,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针对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发展措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作者:车蓉等
第4篇:康复医学在社区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康复医学是针对残疾者、老年病、各种急、慢性疾病而导致的功能障碍,应用以物理疗法等为主的多种医学手段,以预防、恢复或者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1]。随着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不断探索,社区居民期望获得感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这一学科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背景及现状
1.1背景
1.1.1国外康复医学发展历史
康复医学兴起于20世纪中前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快。欧美等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康复医学,且发展迅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阿拉木图宣言》将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一起列为医学领域的4个组成部分,进而确立了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主导地位[2]。
1.1.2国内康复医学发展情况
我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念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国内的现代康复医学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3],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取得的进展充实了自身学科,同时渗透到了其他相关学科,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
1.2康复医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临床医学的突飞猛进,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改变,我国人均寿命延长,中国提前进入了老年化社会,由疾病、外伤、老年化等造成的功能障碍人群大量增加,社会康复需求迅猛增长,康复医学日渐被人们所重视[4]。从当前我国人口与发展现状看,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进程中,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群体[5]。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为康复医学在社区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我国康复医学事业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且现代康复医学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总体发展水平、规模和覆盖范围还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6]。
1.2.1老龄化程度高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7],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3.98万,占28.8%。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殷志刚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2020年将达到540万,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持续增长。
1.2.2老年人患病率高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及疾病因素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据文汇报报道[8],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统计显示,上海老人总体患病率为77.3%,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占3.7%,其中8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者占13.1%。
1.2.3社区康复需求大
在疾病后期,患者大多不可能长期住院,而患者本人和家属又渴望得到康复治疗,及时、长期、连续、综合的社区康复医疗显得尤为重要。
2社区康复发展存在问题
社区康复在1976年由WHO首先提出,即“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广泛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9]。但我国的社区康复医学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分析如下。
2.1社区康复现状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社区康复具有投入低、覆盖广、可及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只有16.7%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能得到康复服务[10],康复服务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有学者报道[10],56%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没有设立康复科,并且社区康复人员以初级职称为主,一年中只有25%的康复人员参加过康复培训,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康复医疗的需求。
随着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85亿,其中需要康复服务的约为7000多万人[11]。此外,估计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12]。目前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对康复服务的客观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2.2社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我国二、三级医疗机构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目前存在着巨大的康复人才缺口[13]。以上海地区为例,2012年调查报道显示[14],上海市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分别占总人口比例为2.54%和3.28/10万人,对比国际标准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分别占总人口比例为10.0%~20.0%和50/10万人,专业人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巨大差距。
2.3社区康复治疗项目定价较低
康复体疗项目要求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进行徒手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收费为50元/20min,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收费标准为10%计算,患者仅承担5元/20min,而治疗师一小时最多只能完成2人次的治疗。考虑到治疗师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其治疗的综合技术含量远远超过目前收费价格。
2.4养老机构的康复服务有待拓展
医养结合在理想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8]。2013年l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的合作[5]。医养结合是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目前养老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由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限于场地、人员等因素,养老机构内拓展康复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2.5延伸至家庭的社区康复有待发展
很多需要康复医疗的患者,一般急性期在综合性医院接受治疗情况稳定后,大多出院回家休养,很难在大型医院或专门的康复机构中完成全部的康复治疗,因此社区及家庭的后续康复服务十分重要[15]。限于目前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原因,延伸至家庭的社区康复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3社区康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6]。发展、普及并推广社区康复是应对健康事业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患者对长期康复医疗的需求[17]。社区康复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可发挥重大作用,具有深远影响。对于社区康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如下。
3.1加大社区康复资源投入,加强医患沟通
庞大的康复需求需要相应的康复资源建设与供应。应普及和加强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的康复医学理念,加大宣传力度,使康复与早期临床良好结合,最大程度促进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发挥康复医学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作用[18-19]。建议组织康复专业人员参加培训,提升服务技能的同时明确职责,转变服务理念,让每一位有康复需求的病、伤、残者均能得到规范的个体化服务和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中逐步融入“大康复”的理念,从狭义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提升到广义的做好包括预防、保健在内的“六位一体”工作,防止新的残障发生。
将加大社区康复投入作为家庭医生制的一个服务延伸。康复服务需要与患者面对面进行,有利于医患沟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服务可作为家庭医生的技术平台支持,在现有病床一床难求的情况下,拓展门诊或居家康复服务,甚至延伸至养老院。
3.2加大社区康复人员数量,提升服务质量
康复医学体疗项目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其中最关键的是康复专业人员。实行康复相关工作执业准入制度,增加社会对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认可与肯定,保障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和相关人员的福利和待遇,从而提高康复人员的自我肯定和社会认同感[20]。建议在职称评定、业务发展、绩效考核、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将有助于康复医务人员的队伍稳定。加强康复绩效的政策导向,包括标化工作量的提升,全科医生等临床医生对于康复治疗使用比例的提高等,从体制机制上提高康复医师的收入,体现康复工作的技术含金量。
康复医学的发展必须以加强康复相关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体制机制,优先培育高素质康复人才[21]。建议加强对康复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考核培训效果,与实际工作应用、绩效考核等相结合。
3.3加大医保康复支持力度,提升服务价格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政府对医保的补助标准及康复相关费用的支付比例[22]。探索建立重大疾病的康复费用报销体系,不让康复成为部分人才能享受到的服务[23-24]。建议对于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特定人群的康复治疗项目可加大医保支持力度,这样既可确保综合医院的资源不被过度利用,又能促进社区康复医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同时适当提高康复治疗收费价格,以充分体现康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3.4加强医疗与养老机构融合,保障老有所医
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2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11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地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25]。会议指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为促进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的场所。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与养老机构的融合,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康复护理场所,增设康复专项服务。同时对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对机构内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对口培训,提升其康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3.5加大家庭网络平台发展,及时获取信息
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完成疾病急性期的早期康复后,将患者转诊至一、二级医院进行稳定期、恢复期康复;一、二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将处于急性期或疑难杂症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整个流程依托信息化平台,以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技术支撑,一、二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病员的分层级分阶段康复医疗即三级网络康复体系。建议在目前区三级网络康复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其拓展至社区小家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平台获取患者上传信息,结合三级网络体系中的患者住院康复资料,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发送至家庭。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科学合理、力所能及的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信息也可及时上传至平台,供康复医务人员进行读取。
作者:陶燕平等
第5篇:探讨医学视野下康复医学中存在的问题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重返社会。采用的措施包括医学、工程、教育、社会、职业等康复手段,强调多学科合作、多学科整合,重视康复团队。近几年,康复医学在国内有了较大的发展,康复观念逐渐形成,康复教育与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医学视野下康复医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康复理念淡薄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卫生部规定二级以上医院须建立康复医学科;但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在人员配置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大多在理疗科基础上建立的,无论是人员结构还是设备投资均不被医院重视。目前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多数是从中医专业转型而来。不少人员仅仅只受过短期康复培训,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从一定的角度制约了康复事业的发展。
康复医学是一个新的理念,由于宣传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对康复理念的认识不到位,未意识到患者对疾病康复的强烈需求,未能真正了解康复医学的目的、内容、意义等,其导致的结果是康复医学无法广泛应用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及机体康复中,致使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康复,严重阻碍康复医学发展的步伐。
1.2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
近年来,虽有不少医院设有专门的康复医学科,但科室内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大部分的科室成员都是临时组建的,未经专业的康复医学知识培训,其康复专业技能普遍不高,技术单一,通常只能在一些内科老年患者的机体康复中发挥作用,未能对广大患者的机体功能康复起到推动作用,甚至有些医院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康复医学科形同摆设,未有任何实践意义。
1.3缺乏特色性的康复专科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患者过多、病情过杂、工作繁重、混乱等,这也导致了医院对特色性康复专科建设的忽视,因此在各大医院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有专门的康复医学科,但科室内并未组建特色性、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小组,也未能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接收患者,这使得康复专科的特色性严重缺失,未能形成一个规范的专科。
2解决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康复理念
康复医学理念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与医院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因此医院必须加大康复医学理念的宣传力度,以增加医务人员的康复理念,提高其在康复医学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康复医学知识。
2.1.2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康复医学会议,在会议上普及与大力宣传康复理念,同时总结与探讨康复医学问题,加深医务人员对康复医学的认识;
2.1.3制作康复医学知识小手册,发放于每一位医务人员手中;
2.1.4在医院各大公告栏大力宣传康复医学知识;
2.2培养专业的康复医务人员,壮大康复专科队伍
康复医务人员是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直接的执行者,其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对整个康复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康复医学工作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康复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及专业的高低,因此提高康复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医院加大康复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医院要定期为康复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巩固和更新其专业康复知识,增强其专业技能。此外,医院还必须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医务人员,以弥补专业康复医务人员的缺失,不断壮大康复专科队伍。
2.3建设康复专科特色,形成医院品牌
康复医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建设康复专科特色,并形成医院特色的品牌。对此医院必须参照其康复医学工作的实际情况,通常以急性期疾病康复及亚急性期疾病康复为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慢性期疾病的康复。参照医院科室的技术优势及技术特色,组建专业的康复小组,如疼痛康复组、脊髓损伤康复组、关节损伤康复组、偏瘫康复组等,针对一些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实施早期的康复治疗,以加快患者的机体功能康复。通过组建康复小组,将康复治疗贯穿始终,逐渐形成医院特色性的康复专科,让患者看到康复医学对其机体功能恢复产生的重要影响,让其了解到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吸收到更多的患者,被更多的患者重视与认可,并形成医院品牌,进一步推动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3小结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康复医学的发展同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康复医学发展的程度某种意义下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完成后,尤其是我国经济实力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加大康复医学发展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残疾人计划的实施和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新的康复研究成果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站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发展和创新将成为康复医学的主题,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一个残疾者都能享受到康复医学带来的好处。
作者:陈逸
第6篇:康复医学发展在临床医学中重要性探索
1983我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康复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对我国的康复医学领域发展具有推动与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将医学领域主要划分为保健、预防、临床和康复四大体系。但是随着康复医学学科功能的扩展和延伸,它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在骨科康复学、神经康复等典型的病理领域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随着医学领域研究水平不断深入,人们为了更好地发挥临床与康复医学二者相结合的优势,国内外相继建设了各专科中心,例如脊髓损伤中心,在中心临床治疗过程中紧密结合康复医学治疗,实践证明,二者的结合利用可以大大缩短康复时间,充分证实了临床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的良好治疗效果。
1临床医学中加强康复医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背景下,各个医学学科领域应首先强调“坚实、宽厚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全面系统的专业技能”,因此充分拓展各医学领域的优势,加强各医学领域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和处理,建立完善的高质量学科交叉体系。其次,有些医学领域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划分界限,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向,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拓宽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医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医学治疗模式,以创新性、多元性的角度来开展医学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种主流的新型的学科研究方向,这也符合现代医学领域对高水平、综合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多学科领域相结合对发展医学研究、培养医学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治疗功能和特点上来看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后都需要一定的康复时间,尤其针对一些对身体损伤较为严重的疾病,如截肢、烧伤、脏器移植等重大手术都会给身体、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从手术治疗到恢复健康这一临床阶段在严格意义上都属于康复医学的治疗过程,可见,临床医学可以为康复治疗奠定治疗基础,同样,康复治疗也可对临床治疗具有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互为补充,具有相互制约的联系,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强化康复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
临床医学是指通过一切必要的针对原发性疾病具有明显消除、逆转疾病病理,达到挽救生命治愈伤病的目的。而康复医学是根据身体功能性障碍进行相关的代偿或补偿的治疗办法,主要包含对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价、治疗和处理,使患者在经过康复过程逐步恢复到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心理、精神、职业和社会功能得到及时改善,从而重新投入到生活、工作中。
现如今,随着康复学与临床学之间的交叉优势,逐渐在临床工作中强化了对康复医学的重视程度,有二者的结合衍生出相应的康复医学分支学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骨科康复、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肿瘤康复及老年病康复、儿科病康复等。在康复医学分支学科中一些专业康复医师的分类也逐渐得到完善,如骨科康复医师、神经康复医师等专业培训设置。随着专业康复诊室和专业康复医师的构建,专科康复医学的发展也更趋完善,可见,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在骨科康复医学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和专业,骨科康复专业将手术治疗、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功能训练三项设置为康复治疗的必要组成结构,在三者的良好配合和促进下最终达到实现功能性恢复的目的。
3临床医疗工作引入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康复治疗是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临床治疗对康复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一些临床认为成功的病理从康复学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理想的。临床药物和手术的治疗并不能替代康复治疗所带来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医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临床治疗知识与技能外,还要熟知康复治疗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治愈效果。例如,一些医院在神经病学与康复治疗衔接环节上存在空白,一味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完全忽视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是疾病与障碍二者共同造成,药物治疗等临床手段只可以对神经系统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功能障碍的消除和恢复上治疗效果微乎其微。由此可见,将康复医学中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价法、观察和检查法应用临床治疗的同步过程中,通过二者的药物治疗和康复介入治疗,必定要加强功能障碍的恢复速率,另外康复训练重视对患者机能的改善,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治愈水平。因此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构成中,要为患者抓住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防止产生继发性的功能性疾病。在充分意识到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所带来的理想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应积极拓宽二者的学科分支,完善二者的学科实践体系。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现代医学理念指导下应开启系统全面的医学治疗模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康复医学的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合为一体的过程,要不断在临床工作中强化康复医学对疾病恢复的优势,在二者的紧密配合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全面提升医学治疗质量。
作者:李炜
第7篇: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
我国现如今存活的患者,大部分中都会存在有肢体瘫痪和失语症等后遗症,这给病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困扰,虽然现阶段的针灸和康复治疗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二者不能有效地进行结合还是不能寻找到新的有效治疗脑卒的方法,所有我们要根据二者之间的各种联系和互补性加以深入研究,让脑卒在临床医疗史上创造出另一个奇迹。
一、治疗上的优势相结合
(一)现代康复医疗结合体针的训练治疗
在现代康复医疗结合体针的训练治疗中,一般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以少阳经、太阳为辅,上肢处取穴一般在曲池、肩贞、肩、手三里、支沟、外关等主要穴位,而下肢则以足三里、风市、环跳、阳陵泉、太冲、太溪和解溪为取穴位置,同时与现代的康复治疗训练相配合。有关现代康复治疗理论记载,软瘫期的患者可以上肢取阴经穴,下肢取阳经穴;而痉挛期可以反向施针。
(二)现代康复治疗结合头针的训练治疗
现代康复治疗结合头针的训练治疗则需要用头穴分区丛刺长留针法加上促通技术结合治疗脑卒,效果会更好。选用特殊区域——顶区和顶前区,运用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取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期四周的治疗期过后就能发现结合后的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灸的疗效,并且关节脱位、误用综合症和肩手综合症会得到明显改善。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改善脑卒的运动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利用头针技术可以帮助刺激敏感区域然后配合促通治疗,要比单纯进行促通治疗效果好得多[1]。
(三)现代康复治疗结合头针和体针双管齐下的训练治疗
利用上述涉及两种针法,结合之前的临床治疗结果我们可以有效地衍生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就是现代康复治疗结合头针和体针双管齐下的训练治疗。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分离运动,改善肢体的运动情况.而电刺激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积极改善血液的循环,疏通回路,有效恢复大脑皮层功能,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二、现代康复治疗结合针灸对脑卒所产生的症状上的影响
(一)影响之一——偏瘫后肩痛
偏瘫后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肩关节运动和相关训练环节,这一部分以运动治疗为主要手段是恢复病症的重要保证。患者的疼痛感会刺激一定的组织神经造成脊髓前角细胞受到抑制,这样会大大降低疗效。偏瘫后的肩痛和肩关节功能性障碍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症状。现代康复治疗结合针灸将大大改善这方面疾病的不利之处。
(二)影响之二——失语
脑卒引起的失语是症状之一。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分析终于发现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功能上的缺失[2]。
三、现代康复治疗结合针灸选取的治疗时机
疾病治疗的时机最为重要,延误治疗时机就会拖重病情,进一步严重就会造成病情的恶化。一般的脑中风的治疗周期为三个月,当然不同的病患得根据不同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四、现代康复治疗结合针灸所应用的治疗理论依据
(一)头针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康复意识
现代的康复治疗中对于脑卒的康复训练机制还是比较健全和完善的,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病患的治疗意识薄弱,往往无法坚持下面的治疗,这就给本身治疗的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现代康复治疗结合针灸就是帮助患者改善循环机制,刺激各种感官功能,从而改善大脑皮层上的活动。
(二)运用针灸上的易化作用
针灸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易化作用,针灸可以帮助改变大脑皮层中神经的细胞的敏感程度,使他们处于兴奋的状态,慢慢改善局部神经元低氧状态,最后恢复脑神经的活力和正常功能。针灸的具体操作是针刺尺泽、三阴交、合谷、水沟、内关等穴位,这种施针方式比较普通的易化作用的疗效更好,同时缩短了时间和各种资源[2]。
(三)针灸可以帮助改善脑卒患者的痉挛情况,进一步强化治疗功效
针刺行为也不是全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还有部分的针刺行为会产生消极作用,有碍疾病的根治,但是大多数的临床数据显示针刺的做法还是能够缓解一定的痉挛病情。现代康复治疗结合针灸相关训练可以进一步锻炼肢体的功能化机制。
问题和展望:目前的针灸治疗方法和现代康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如果将针灸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就会提供出一套的新的治疗方案这不仅仅带给脑卒患者一个新的福音,还给当今的医学界研究又带去了一种新的契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有效治疗脑卒这种疾病。但是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案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结合点上存在异议,虽然在运动疗法上会有一定的建树但是在作业疗法和语言疗法上的发展就不是很乐观。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将针灸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有机进行结合的重要性结点。他们二者的发展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制约二者发展的因素,将治疗方案不断进行完善和规划,互补缺点,发展优势,加强协同作用,为脑卒疗法创造新的奇迹。
作者:徐艳云
热门论文
-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实施研究思考建设论文(共7篇)
- 医疗保险现状发展制度思考研究论文(共4篇)
- 物流发展对策思考研究现状论文(共5篇)
- 环境审计现状发展问题思考研究论文(共5篇)
- 健美操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实施因素作用论文(共7篇)
- 企业节能减排现状构建体系措施研究论文(共7篇)
- 教育史发展现状趋势及应用分析思考论文(共7篇)
- 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思考研究探讨论文(共5篇)
- 大学生公益创业构建模式发展现状与实践论文(共7篇)
- 电视剧创作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共7篇)
- 康复医学及物理医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 会展设计改革现状分析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
-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应用模式研究论文(共7篇)
- 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现状困境对策研究论文(共5篇)
- 档案学教学发展现状思考意义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