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起源于工业
最早的超声其实并不是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断,而是首先应用于工业探伤中的,主要用来检测一段钢锭中是否还有气泡,早年上海江南造船厂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检测造船的钢材是否合格。
工业探伤仪进入医学殿堂
1956年,瑞典的LLeksell教授首先将工业超声引入医学殿堂。
在国内,1958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归国华侨安适先生在国外资料中看到,可用工业探伤仪作医学超声诊断的报道,就向医院领导提出进行超声诊断研究的设想,得到当时的朱瑞镛院长的支持,向江南造船厂借来一台工业用A型超声探伤仪,同时请来有关的工程师,并在医院内积极组织有关各科医师参与超声的研究工作。
研究获得初步成功,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朱瑞镛院长成立了上海市超声医学会应用研究小组(后改为上海市超声医学研究组),自任组长,定期开会开展研究工作,并发表多篇论文,先后举办了4期超声诊断学习班,编写了国内第一本超声诊断专业书籍《超声诊断学》。至此,中国超声界也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上海六院因此成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
国内以及世界超声仪器的发展
早期中国超声医学发展的速度几乎与国际水平持平,1961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仪器修配厂就研制成功60-1型A、BP超声诊断仪,就是现在最常用的B型超声的雏形。不久该厂就和中山医院徐智章教授合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M型超声,这为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开创了先河。之后,上海宇宙医疗仪器厂也和仁济医院一起开发出了D型(Doppler,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至此,目前常规超声诊断所涉及的“基本武器”均已齐备。
国际上,1952年美国DHHowry和Bilss最早开始使用静态B型超声做肝脏标本的显像。到了20世纪60年代,就有了类似现在的实时显示人体内情况的各类B型超声显像仪,期间代表人物多多,不胜枚举。超声也成为了各大国际大型医疗厂商重点研发的项目,纷纷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至20世纪80年代,彩色多普勒技术终于大放异彩,使大家第一次在银幕上亲眼看到了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状况,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彩超了。
说到这里,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日本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和贺井敏夫教授。1978年,他随日本医学代表团来我国访问,携来一台Aloka202型超声诊断仪,帮助国内由于10年浩劫中断研究的中国超声学界重新回到了世界超声医学大家庭,此后全国各家医院分别引进超声仪器,超声诊断开始在全国普及。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现在,超声早已不是单调而简单的黑白线条,而是能实时三维显示人体运动的高科技产品了。超声医学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独立学科,超声技术已发展到新的高度,它以无辐射、无创或微创、灵活实时、蕴含的高科技成分正在展示着无穷的魅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自《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上一篇:中职农村医学诊断学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与卫生服务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