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改扩建与总体规划
摘要本文论述了医院改扩建的总体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及实施方法与步骤。在医院设计中,应充分地发挥改扩建的弥补和修正作用,展现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创建良好的医疗新环境。
关键词医院建筑;改扩建;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58-0058-02
1医院建筑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建国后新建并于80年代改扩建的,空间规模和形式已远不能适应新的医疗流程和设备要求。与其他公共建筑相比,医院建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床均面积小,床位少,医疗设备陈旧,没有体现人性化的环境。在医院门急诊部、住院部和医技科室三部分中,我国日门诊量人次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按国家颁发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我国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床位数的比值为3:1,发达国家为1:1。从日门急诊量与床位数的比例关系看,如维持门急诊现状,需将床位数增加3倍才能达到1:1的水平。根据1989年统计,我国人口与床位比仅为2.28%,而发达国家80年代初就达到8%~12%,而且我们还在低标准、超负荷以及固定资产超期使用的情况下运转。这说明国内医院的住院部急需从规模和质量上有一个飞跃。2003年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所综合医院的调查结果是,床均建筑面积为78m2~106m2,这项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我国综合医院房屋设施的现状情况(只限于量的方面)。虽然这项调查结果显示的床均建筑面积超过了“九六标准”规定的指标,但各医院的用房却并未因此感到宽松,而只是达到实际需要的基本要求。德、意两国的医院,就所了解的医院建筑情况看,除去门诊部之外,床均建筑面积大约为100m2~160m2,其标准远远超过我国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这主要表明国外医院医技科室占的面积较大,而国内的医技科室的规模不够。
正由于以上原因,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正处于改建扩建的高潮。改建和扩建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改建是指现有的空间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或新的设备要求,在现有的面积和结构形式下,改变或增大局部空间以适应新的医疗设备;或重新规划医疗流程以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扩建是指建筑自身的生长和发展,或增加新的设施。改建通常是在现有建筑基础上的全局性的改造,而扩建是某个部门或局部的功能空间的增加。目前的医院大多数是改扩建同时进行,通常要做如下内容:重新进行总体建筑和医疗规划,整合医疗功能,确立分期实施的计划和步骤,整治和提高内外环境的质量。医院所积淀的矛盾,在改扩建的过程中都暴露出来,诸如用地紧张、房屋面积狭小、设施陈旧等等。在改扩建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功能布局将被打破,施工与正常业务开展将发生冲突,甚至会引发其他矛盾。然而改造和扩建是必须的,医院只有通过不断改造扩建,旧院才能焕发新生,所以改扩建是医院发展的主题。
2医院建筑的改扩建设计原则
2.1确立总体规划
满足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医院总体规划最主要的出发点。医院的总体规划,首先应对现有的用地及其用地内的建筑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医院的最终发展规模、设备水平作出全面的分析,制定出有远见的改扩建的规划,并制定近期、中期和长远的规划及分期实施方案,实施中不能中断和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服务。
其次,在医院总体规划中,还应注意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发展与变化。不同的医院应认真分析自身在医疗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规划是医院基本建设规划最现实的出发点,但只有对国家有关政策、区域卫生规划科学的理解,对医疗市场准确的把握,对自身能力理性的认识,才能为医院发展制定出一个先进、合理、切合实际的总体规划。
2.2医院总体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个城市中重要的功能部门,医院对城市整体的交通、景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医院的总体规划中要考虑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应对现有建筑的情况进行论证,认识到各建筑在医院总体布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影响医院总体功能关系,限制医院发展的建筑应拆除,但对建筑质量较好,内部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的建筑,应充分研究保留的可能性。
国内医院占地面积较小,空间有限,对医院的发展存在制约性,目前国内医院床均用地面积普遍低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医院要发展就须研究对有限土地的充分利用,开发地下空间应是一个发展方向。在总体规划当中,后勤保障系统的规划不能忽视。需要注意的是保障体系的规划应与地下空间的利用结合。
2.3医院建筑与医疗功能的重新整合
改扩建前首先应对医院的现有设施和功能布局作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估。在不影响规划意图的情况下,尽量让开原有房屋设施,在空地发展。挖掘最大的潜能,能利用的设施尽可能利用,个别拆除,兼顾未来发展。对有保留价值的旧房提出改造、加固及抗震设计方案。近期改扩建应新老结合,协调统一,在平面组合上要从全局着眼,处理好各个部分及其相互间的功能关系,远期医院的规划应进行综合分析。
3医院建筑改扩建的主要模式
3.1门急诊部与医技科室改扩建
部分医院的住院部是近年新建的,而其门急诊和医技科室建筑设备落后、布局分散而且没有保留价值。故拆除旧建筑,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建立住院、门急诊和医技的功能流程与交通流线,合理解决门急诊与医技科室的关系,塑立医院的新形象。这种模式比较麻烦,须先局部拆除门急诊,再新建部分门急诊,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3.2住院部与医技科室改扩建
拆除一部分散乱的后勤用房,开辟一块空地来建住院部、医技科室,然后再拆除原有的住院部、医技科室作为发展和绿化用地。由于住院部可向高层发展,这样可以解决土地拥挤与未来发展问题。
3.3建筑功能需求置换
有些建筑依然有使用价值,但在院区的位置已不适合原有的功能,根据医疗流程,需要把应有的功能置换到保留建筑中,如空间布局关系不符合新的功能条件时,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这类保留建筑多指框架结构。如原有住院楼功能置换为门急诊部,重新建住院部、医技科室。
3.4原址征地新建或易地新建
在原有医院周围空地或临近区域新建门急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及后勤保障系统,旧院成为辅助功能使用。或者,以新建医院作为扩大功能的分院或专科医院使用,若发展良好,转移全院重心至新院的模式。
需扩建的面积远超出其占地面积,或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原地扩建,或因城市规划的要求,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出于管理和医院声誉的原因,可考虑易地新建,全部或部分搬迁。
4医院建筑改扩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1对医院现状的全面调查
对医院的设施和周围环境做全面的调查。分析目前所使用交通模式的利弊,要特别注意外部各种交通流线,如车流和人流,水平及垂直流线,室外管网系统,交通流线的划分和组织。对已有交通模式进行重新组织,扬长避短,解放瓶颈处;增加楼梯、电梯数量,使垂直交通处的人流和物流的联系更畅通,增加交通廊,使水平交通更畅通;对现有医疗设施进行考虑,如结构形式,技术力量,设备等。考虑目前扩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远期规划,特别要考虑床位的增长和每床所占的标准面积。
4.2确定总平面图
在总平面的布局上,需要考虑根据医院的出入口,气候条件,各部门的功能联系进行规划。如从医院功能关系上考虑,医技科室需要同时为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服务,在布点时将它放在门急诊与住院部之间比较合适。后勤保障区因为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站,一般布置在院区的下风向靠近污物出口处。
在总体布置上要根据城市居民主要人流方向,院区周边交通道路状况,合理的安排医院的出入口,大型现代化医院主要出入口的人流车流量相当大,一般建议主要出入口要开向次要干道。医院人群活动密集,在布置上需要考虑院前广场,安排好地上停车或设置地下停车。院区内要结合人流、物流规划好院区交通,院区道路还要兼顾消防,要按照有关的规范要求布置好院区环网,对于高层建筑布局上还要按国家规范要求有足够的建筑物落地底边长度与消防扑救登高面。
同时可以用内庭院、屋顶花园等不同手法,辅以若干池塘水面、亭桥建筑小品,营造医院内外环境,形成花园式医院气氛。
4.3明确分期建设模式及内容
分期建设通常有如下模式:在原有空地进行第一期建设,随后逐步拆除原有建筑分期建设,最终实现全院区改扩建目标;拆除原有部分辅助建筑物,建设第一期医疗功能用房,建设完成后进行后期改扩建工程;在院区适当位置建设临时周转用房后分期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不要建病房的周转用房,投入会比较大,无论分期建设步骤如何,都首先要明确总体规划和交通模式,并根据医院的发展重点、需求及资金情况,明确分期建设内容。
医院建筑改扩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建设项目。在强调医院发展建设,重视医院功能规划的同时,更应关注医院人文关怀,努力为患者打造出一个温馨、和谐、舒适、健康的医疗环境。作者:刘学智,王伟,本文来自《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
上一篇: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不能混淆
下一篇:整合开发区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