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性健康教育融于生长发育健康教育之中
性健康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讳莫如深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教育难题。因此,性健康教育应当融于生长发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之中,成为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1.性健康教育,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生殖系统作为整个生命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生殖健康教育不能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身体与生长发育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关于身体及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性健康教育应当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即从婴幼儿阶段父母教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开始,到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获得身体主要器官及功能的相关知识,再到儿童青少年期学校对学生身体发育变化知识的传授。儿童在对身体奥秘的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初步懂得了两性差异,建立了初步的身体自尊和性别意识,同时获得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和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意识。在美国,诸如“Knowyourbody”“Justforboys(girls)”等身体健康教育类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可以轻松获得,为青少年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解除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困惑提供了丰富资源。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切入,将生殖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身体健康教育之中,是各国性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2.围绕青春期,重点进行青春期体格与生殖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它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骺完全融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青春期是人一生体质水平飞跃发展、为成年期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内分泌和心理行为等都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其中,体格生长和性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两大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激活是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核心。
根据WHO建议,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20岁,女性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年龄都比男性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教育,应当从青春期启动之前开始进行,即从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应当开展围绕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特征和两性差异的身体教育。
3.青春发育后期和青年期,性健康教育应结合性道德教育
高中和大学阶段,青春期发育接近尾声,前期的生长发育知识教育使得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身体及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再陌生,但是由于体内剧烈的内分泌变化,生殖系统功能日臻完善,容易出现生理冲动与道德约束方面的心理冲突。所以,这一时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应与性道德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让青少年了解生理上的冲动与需求是正常的,不必自责与苦恼;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缓解身心压力。目前,我国《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生育,因此,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应当包括婚恋、生育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中纳入了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必修规定,大学生“思想修养”“健康教育”等课程中,也涉及一些性心理和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但关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仍显不足。大学生是未来的育儿人群,培养一代了解自己、尊重生命、能独立自主选择人生的大学生,是未来父母不再盲目和无所适从、用科学知识影响下一代的希望。
二、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生长发育与性健康教育
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的教育,应当由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性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性健康教育的教材应当有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版本,如青少年用书、家长用书、教师用书、青少年相关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用书等。
1.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和体育课一样,成为必须开展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特性赋予了它传授健康知识的天然优势。因此,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缺乏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适宜的教材,成为限制学校健康教育的瓶颈。
2.家庭教育使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珍视健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儿童青少年获得生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和形成应有的性道德的启蒙教育。父母应当教育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隐私,珍视自己的健康,识别可能的侵害来源并有效规避风险。
3.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针对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困惑与问题,不愿与父母或教师交流的,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当能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而不是批评与指责。譬如,性侵害、少女怀孕等社会问题,当学校和父母也没有能力应对时,社会服务机构应当担起职责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
三、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专业岗位,确保教育专业性
1.培养专门人才
(1)普适性教育: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受教育阶段应当接受关于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的普适性教育,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未来人口的健康素质。
(2)专门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当为专门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尤其是师范类院校,设立相应的专业,培养专门的人才,是确保未来的性健康教育专业性的根本所在。
(3)专业培训: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阶段,可通过继续教育、专业短期培训等形式培养大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咨询需求的专业人员。
2.设置相应岗位
(1)学校健康教育:长期以来,学校缺乏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是限制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目前,部分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德育教育部等,但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职,其专业性与工作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要。部分学校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由体育教师传授健康的相关知识,但是从目前体育师资培养的知识结构来看,体育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生理卫生和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健康教育课程应当成为与体育课、科学课等相平行的专门课程,有专门的师资和岗位,才能保证一定的学时数与教学的专业性。
(2)生长发育测评与咨询门诊: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机构也应当设置青少年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相关的专门科室,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3.鼓励青少年积极咨询与求助
应当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允许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困惑和心理冲突,并给予他们表达与求助的机会。因此,应当鼓励青少年对自己信任的人或机构表达自己的困惑与不解,积极求助;同时,对青少年教育咨询机构的专业化与科学管理也应加强。
作者简介:李红娟,儿少卫生专业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质健康研究,系统讲授“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质与健康教育”“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等课程。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目前在研课题为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青少年运动风险评估与运动安全预防体系研究与应用”。参与编著《儿童少年卫生学》《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中日国民体质比较研究》等书籍10余册,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本文来自《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上一篇:营养保健大蒜菜
下一篇:福建省畜牧兽医学科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