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治疗。对比两组通气治疗人机同步性、治疗总有效率、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ICU治疗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通气治疗人机同步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ICU治疗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呼吸衰竭;治疗
R563.8 A 1674-4721(2015)02(b)-0023-03
Clinical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nerve activity assisted ventilation
YU Zhen YAN Zhong-ju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rao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neural electrical activity assisted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30 cases in each re support ventilation treatment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neural electrical activity of assisted ventilation mode treatment was applied in treatment -computer synchronization,total efficiency rate of treatment,respiratory function returned to normal time,ICU treatment time,the total time of clinical treatment,adverse rea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human-computer synchronization of ventilatio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Total efficiency rate of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Respiratory function returned to normal time,ICU treatment time,total tim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effect of neural electrical activity assisted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s very obvious.
Neural electrical activity;Assisted ventilation;Respiratory failure;Treatment
目前临床对呼吸衰竭进行治疗方法主要以机械通气方式为主,但以往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存在人机不同步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撤机困难、肺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出现,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膈肌电活动辅助呼吸机进行持续通气治疗。本研究主要观察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1~88岁,平均(65.7±1.9)岁;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7 h,平均(6.3±0.8) h。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89岁,平均(65.6±1.8)岁;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8 h,平均(6.1±0.7) h。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后连接Servoi呼吸机,经鼻置入16号Eadi导管,且留置到脱机后48 h左右,便于监测Eadi信号水平。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选择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进行通气治疗;观察组:选择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进行通气治疗。两组潮气量水平都控制在6~8 ml/kg。PSV模式选择流量触发,敏感度控制在1.8 L/min,当吸气流速水平降低到峰值的1/4时可以转换为呼气;NAVA模式选择Eadi触发方式,敏感度控制在0.5 μV,Eadi吸气水平降低到峰值的1/4时可以转换为呼气。满足脱机标准后,根据患者耐受性将PSV模式1次性降低到2 cm H2O,同时也降低PEEP水平,在其压力支持水平降低到6~10 cm H2O时可进行撤机操作。NAVA模式应慢慢降低NAVA水平,在降低到0.8~2.0 cm H2O/μV后可以进行撤机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通气治疗人机同步性、治疗总有效率、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ICU治疗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评定
无效:呼吸衰竭症状没有减轻,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能力仍然存在明显异常;有效:呼吸衰竭症状明显减轻,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能力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比较>50%;显效:呼吸衰竭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能力完全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通气治疗人机同步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通气治疗人机同步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临床治疗总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67±1.72) d,ICU治疗时间为(6.86±1.88) d,临床治疗总时间为(13.51±2.79) d;治疗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3.02±0.66) d,ICU治疗时间为(4.13±0.57) d,临床治疗总时间为(10.27±2.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治
疗期间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和不适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治疗组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和不适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机械通气治疗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机不同步现象非常明显,会使临床机械通气治疗计划时间被迫延长,出现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症状,使撤机的困难明显加大。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对膈肌电活动情况进行监测,根据患者自身的吸气驱动,成比例地实施持续性辅助通气治疗。该技术从21世纪初提出发展至现在,目前国内仍主要在一些一线大城市使用,二、三线城市也有少量使用,主要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目前临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技术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可以使传统的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同步性得到显著改善,使呼吸肌肉负载程度明显减轻,对通气支持水平进行自动调节,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以起积极的保护作用;利用膈肌的电活动,发挥其所具有的独特监测功能。对膈肌功能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和监测,可以使撤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使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临床常见并发症明显减少,使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现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和耐受度。相关人员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操作技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取得应用治疗效果,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成本及费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应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的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技术在呼吸衰竭治疗过程所具有的优势。此外接受该技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ICU治疗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也明显短于后者,证明该技术可以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通气和临床治疗总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郑瑞强,刘玲,杨毅,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21-25.
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0,23(4):212.
翟成凯,张祥杰,张清君,等.双管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COPD呼吸衰竭.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7):100-101.
邓清军,蔡云钢,曾红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8, 13(3):286-287.
徐英美,刘海樱,宋韵鸣.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肺气压伤的预防.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9,13(13):113-114.
刘玲,邱海波,郑端强,等.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合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8(14):446-447.
王伟偶.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的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8,13(4):428-429.
钮善福.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进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6-8.
朱蕾,钮善福,张淑平,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7):407-410.
朱蕾,钮善福,李燕芹.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极重度二氧化碳潴留者.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 26(6):462-463.
杨敬平,孙德侯,侯丽荣.COPD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2,7(4):313-314.
袁顺蓉,刘南伶,杨三春,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西部医学,2014,26(9):1176-1178.
黄小敏.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观察.当代医学,2014,20(3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