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普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脂和颈动脉内
【摘要】 目的 探讨依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92例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依降钙素组46例,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 30 mg/次, 4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依降钙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降钙素治疗, 每次肌内注射20 U, 2次/周, 连续4周, 后改为1次/周, 3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血钙、血磷的差异。结果 依降钙素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26%, 依降钙素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L4、L5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两组血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降钙素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可靠、安全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依降钙素;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四肢疼痛、畸形、骨折、骨痛、 关节功能受限等, 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为15%~20%, 存活者中50%终生致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健康意识问题, 我国中老年的钙摄入量严重不足, 导致了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是减少骨量丢失, 维持或增加骨密度, 缓解骨痛症状。为了优化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 本文观察了4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依降钙素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92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翻身痛、负重性疼痛或主诉周身静息痛, 经诊断符合1995年WHO规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其中男11例, 女81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71.3±11.7)岁, 病程5个月~5年,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依降钙素组46例, 对照组4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E口服, 30 mg/次, 4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依降钙素组:每次肌内注射依降钙素20 U(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 2次/周, 连续4周, 后改为1次/周, 口服维生素D碳酸钙片500 mg/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疗效差异。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在治疗前后测定腰椎的骨密度值, 采用意大利安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血磷。
采用VAS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0分:没有疼痛感;<3分表示患者能忍受的轻微疼痛;4~6分: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的疼痛;7~10分:渐强烈、难忍的疼痛。疗效分为三级标准, 分别为显效:患者VAS<2分, 没有影响睡眠, 翻身、坐立、行走基本没有疼痛, 能够自理生活;有效:VAS<5分, 睡眠情况有效改善, 活动时疼痛减轻;无效:疼痛仍在6分以上, 躯体功能活动及睡眠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依降钙素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8.26%, 依降钙素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2 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L4、L5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两组血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依降钙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发病率日益增高,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缓解疼痛及延缓骨量的下降, 降钙素是甲状旁腺分泌的一种钙调节激素, 调节机体骨转换或钙平衡, 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依降钙素是人工合成的新型降钙素类药物, 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通过结构修饰后, 其化学稳定性更强, 不仅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而且在人血清中药效更为稳定, 用药3 d后残存活性率仍能保存50%, 因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是: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增生, 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与益钙宁的作用相仿;②降低骨吸收, 促进骨生成, 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提高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钙素(BGP)等骨形成因素;③增加5-羟色胺(5-HT)受体数目,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的痛觉受体, 降低痛觉过敏, 扩张血管, 改善下肢血流, 抑制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产生止痛作用;依降钙素还能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β-内啡肽的释放, 直接作用于下丘脑, 达到中枢性止痛作用。本文结果表明给予依降钙素制剂治疗2周后即改善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与文献报道相符;④防止骨钙丢失,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 导致骨钙流失增加, 可引起血钙水平降低, 同时肠钙吸收减少。本文研究发现, 联合维生素D碳酸钙片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且依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从而促进血钙向骨钙转移, 加快骨重建, 提升骨量。研究表明降钙素辅以钙剂治疗可提高降钙素效应, 减少腰椎骨质丢失, 改善腰椎骨密度;单用依降钙素, 不能改变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 不能有效抑制骨溶作用, 使用钙剂能防止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 达到协同治疗作用。通过依降钙素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症
, 能有效改善患者由于翻身、坐立、行走导致的疼痛。增加患者L4、L5腰椎的骨密度, 进而减低骨折风险。因此应用依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有效减轻社会负担和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刘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实用老年医学, 2010, 24(5):356-359.
李恩, 薛延, 王洪复, 等.骨质疏松鉴别诊断与治疗.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0-121.
蔡德山. 骨质疏松临床药物的开发与进展. 中国制药信息, 2004, 20(10):5-12.
高建军, 周轶, 顾淑珠, 等. 依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观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 他汀类药物通过对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达到有效降脂(尤其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目的, 临床上已广泛使用, 但既往多用在已有动脉硬化或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 通过调脂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是心脑疾病发生的最重要病理基础。动脉硬化的发生又是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炎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探讨立普妥10 mg/d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本院门诊和广钢医院体检中心收治的血脂正常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无粥样斑块且CaIMT<0.8 m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 男65例, 女37例, 年龄35~59岁, 平均年龄(46.2±7.5)岁, 其中1级高血压60例, 2级32例, 3级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 两组性别、年龄、基础血压水平、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 ①1个月内服用过他汀类药物;②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③有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者;④肌酸激酶>正常上线2倍者;⑤有严重胃肠疾病或手术史者;⑥继发性高血压确诊合并糖尿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
1. 3 干预方法 两组常规降压治疗方案相同,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90 mm Hg, 观察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 加用立普妥10 mg/d,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脂、血压、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测定CaIMT等的变化差异。
1. 4 观察指标
1. 4. 1 血脂检测 抽血前3 d禁高脂饮食, 禁食12 h后抽取静脉血,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TC、甘油三酯(TG)、HDL-C、LDL-C同时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治疗期间记录其他不良反应。
1. 4. 2 颈动脉彩超 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频率范围7.5~10.0 MHz, 盲态测定, 于左右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处后壁避开斑块测量CaIMT, 取双侧平均值, 评估标准:IMT <0.8 mm;动脉内膜光滑完整为正常;IMT≥1.0 mm为内膜增厚;IMT≥1.2 mm为粥样斑块形成。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血压、CaIMT等比较见表2, 表3, 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 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CaIM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都有显著降低(P<0.05), 对照组CaIM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基础值降低(P<0.05), 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 如肌痛肝酶及肌酸激酶异常。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动脉系统血管性疾病, 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较高的压力使内皮细胞损伤, LDL容易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Ca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它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临床上常用CaIMT作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的量化指标之一。
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延缓动脉硬化、抗炎抗氧化、升高HDL的作用,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本研究中选择正常血脂且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在常规降压基础上, 观察组加用立普妥10 mg/d,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 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说明立普妥10 mg/d调脂作用明显, 不受基础血脂水平影响, 在两组常规降压方案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观察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与Blalock等研究结果相符, 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舒张血管物质如NO等增多有关。本研究观察组CaIMT较基础值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说明立普妥对血脂正常无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同样有比较好的调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 并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压, 有利于保护靶器官进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对于阿托伐他汀钙使用剂量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Yamagami等发现小剂量他汀类降脂药(5 mg阿托伐他汀钙或10 mg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TC、TG, 并显著降低斑块厚度。本研究中立普妥10 mg/d治疗血脂正常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显著改善血脂、降低血压、降低CaIMT, 能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 如肌痛肝酶及肌酸激酶异常, 说明10 mg/d立普妥安全性能良好。
综上所述, 立普妥10 mg/d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显著改善血脂、降低血压、降低CaIMT, 能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 无严重不良反应,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动脉硬化或是否血脂水平异常, 在常规积极降压达标的同时, 加用小剂量他汀类降脂药对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有重要作用。结合经济因素也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但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尚需长时间
观察以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Montecucco F, Quercioli A, Mirabelli-Badenier M, et al. Stain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Curr Pharm Biotechnol, 2012, 13(1):68-76.
柯永旺, 曾海生, 邓朝辉, 等.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流变学分析.现代医院, 2013, 13(1):41-43.
王惠, 陈青山, 薛雯, 等.中国汉族人群不同高血压易感基因SNP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现代医院, 2013, 13(5):4-7.
Karwowski W, Naumnik B, Szczepanski M, et al. The mechnism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Med Sci Monit, 2012, 18(1):1-11.
张静丽, 吴荣秀.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血管早期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6(2):312-315.
陈灏珠, 钟南山, 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61.
Kanaki AI, Sarafidis PA, Georgianos PI, et al. Low-dose atorvastatin reduce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mild 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eterolaemia. J Hum Hypertens, 2012, 26(10):577-584.
Blalock A, Harvey A, Ford FR, et al. The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by removal of the thymus glanfd: preliminary reprt. J Am Med Assoc, 1941, 117(18):1529-1533. 002, 8(3):248-249, 252.
任侠飞, 姜保国, 冯传汉, 等. 依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影响的形态学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 9(3):261-263.
朱建民, 方浩, 陈新刚.降钙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7(2):147-148.
热门论文
- 立普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脂和颈动脉内
- 血脂清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颈动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
- 替米沙坦对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
-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
-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厚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 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压节律性
- MMP-9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
- 高脂血症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改变的研究进展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
- 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微量蛋白尿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