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发布时间:2015-07-15 09:02

  R563.8 A 1674-4721(2014)10(c)-0021-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临床常伴有严重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因为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往往导致缺氧并伴二氧化碳潴留,引发Ⅱ型呼吸衰竭,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或NIPPV)是指无创的正压通气方法,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等多种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NPPV避免了有创通气的并发症(如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等),降低气管插管率,是目前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常用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强度和低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男66例,女30例,年龄51~60岁,平均(52.37±4.62)岁。应用指征:①符合COPD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②血气异常:pH<7.35,PaCO2>45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氧合指数<200 mm Hg(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NPPV禁忌证:心跳或呼吸停止、意识障碍、误吸危险性高、呼吸道保护能力差、气道分泌物清除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消化道穿孔/大出血、严重脑部疾病等),近期有面部外伤或口面部手术者等。将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祛痰、镇咳、抗感染、氧疗、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舒张支气管、营养支持及护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德国万曼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高强度和低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根据患者面型大小选择适当规格和式样的面罩头套固定,连接呼吸机及输氧管,打开BIPAP Vision呼吸机,两组均采用S/T模式,氧流量为3~8 L/min,氧浓度为35%~50%,辅助呼吸频率(f)为17次/min。低强度组的通气参数设置:吸气压(IPAP)从6~8 cm H2O开始,每5分钟递增2~4 cm H2O,最后设为(17.1±2.5) cm H2O,呼气压(PEEP)为5 cm H2O。高强度组初设IPAP亦为6~8 cm H2O,每5分钟递增2~4 cm H2O,最终设为(24.7±1.8) cm H2O,PEEP为5 cm H2O,3次/d,每次2~4 h,治疗过程中可有20 min的暂停,以利于吸痰和患者完成进食,使用时间为5~1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2、24 h后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pH值、心率(RR)和呼吸频率(HR)及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Statistic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高强度组48例患者中有43例经高压辅助通气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2例因不能耐受、1例因病情加重而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低强度组48例患者中有41例病情好转出院,其中2例因不能耐受、2例因病情加重而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PaO2、PaCO2、pH、HR、RR均有明显改善,且高强度组较低强度组患者的PaO2、pH升高更明显,PaCO2、HR、RR较低强度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说明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较低强度组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更好。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在机械辅助通气过程中高强度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恐惧,2例出现胃肠胀气,2例鼻面部损伤,1例出现刺激性角膜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8/48)。低强度组有4例患者出现烦躁、恐惧感,3例出现胃肠胀气,3例鼻面部损伤,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10/48)。经适当缩短每天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时间、胃肠减压排气、创面消毒及护理指导等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高强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强度组无增加。
  3 讨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理改变为气道阻力大,过度充气,长时间会导致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呼吸肌疲劳,引发呼吸衰竭,导致缺氧并伴二氧化碳潴留。通常应用的有创正压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只能用于严重呼吸衰竭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而NPPV是在单纯氧疗与有创通气之间,提供了“过渡性”的辅助通气选择,减少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使用,从而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NPPV通过提供外加的PEEP来对抗PEEPI而减少呼吸功,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肺血管水分重新分布,改善肺通气和气体交换,更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减轻CO2潴留。NPPV还可以使呼吸中枢CO2调定点下调,最终改善白天的气体交换和夜间低通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尚缺少大样本关于NPPV压力水平和通气频率参数设置的相关研究,临床上仍习惯采用患者耐受的适应性调节方式。本研究中,高强度组在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呼吸衰竭上的临床疗效更好,特别是重度呼吸性酸中毒(pH<7.25)患者,高强度组较低强度组能更好地改善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两组患者胃肠胀气、躁动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无差异。
  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面罩的恐惧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做好辅助通气治疗前的讲解、沟通、心理辅导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尽量用鼻子呼吸,减少说话,不做吞咽动作,以防或减少胃肠胀气,如果出现腹胀严重不能自行缓解,可通气插胃管减压和肛管排气减缓。面罩的选择:面罩型号、软硬要合适,不能漏气,否则会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也可能引起刺激性角膜炎等。使用面罩前可用一块5 cm×5 cm安普贴垫于鼻两侧,以防面罩太紧而造成皮肤压伤。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要放松心情,患者应取半 卧位或平卧位,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NPPV作为一种短时或间歇的辅助通气方法,扩展了机械通气的应用领域,如可以辅助进行插管前准备、早期撤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随着NPPV技术的进步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相互密切配合的机械通气新时代,可提高呼吸衰竭的救治率。
  
   王学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 的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54-1855.
   何承忠.50例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71-1572.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2):86-98.
   周璇,杨万春.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4,19(6):1023-1025.

上一篇: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效果发展

下一篇:高血压并房颤与同型半胱氨酸、踝臂指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