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抗凝治疗颈动脉夹层及文献复习的案例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24 09:32

 颈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CAD)是指血液通过损伤的颈动脉血管内膜,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动脉瘤。曾经认为CAD是一种少见疾病,但随着影像医学的进步及认识水平的提高, CAD已并不少见,据文献报道CAD已成为青年脑卒中的第二位发病原因,在<45岁发卒中患者中,10%-25%源于此因[1],早期诊断、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能避免进一步血管性事件的发生。通过随诊分析一例CAD患者对其进行抗凝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男性48岁患者,农民,以“言语含糊、舌头活动不灵活10天”为主诉入院。伴饮水呛咳及右颈部牵拉痛。既往史:发现“高血压病”史10余年,收缩压常高于200mmHg,不规则服药治疗,平时无明显不适。查体发现声音嘶哑,右舌肌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较左侧萎缩约30%,伸舌右偏,右侧软腭上抬稍无力,右侧咽反射稍迟钝,余神经体征正常,NIHSS评分2分。入院后查头颅CT及CTA未见异常,头颅MRI示:动脉硬化性脑白质改变,心脏彩超示:左室壁肥厚,双肾动脉、肾上腺及颈部血管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血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测定无异常、自身免疫抗体检测(一)、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颈部动静脉CTA示:1、右侧颈内动脉上段呈鼠尾状改变,其周缘见新月形低密度影环绕,累及血管长度约2.78cm,右侧颈静脉上段闭塞伴邻近血管代偿。2、左侧颈内动脉上段管腔局限性扩大,管内可见条形分隔成两腔有造影剂充盈。
  图1a 图1b
  图1a,b环枢关节层面CTA原始图像显示:右侧颈内动脉中心为造影剂充盈呈高密度影,周围为偏心性新月形低密度影伴轻微造影剂强化或渗出改变;左侧颈内动脉管腔局限性扩大,条形结构将管腔分隔成两腔并见造影剂充盈;右侧颈内静脉上端闭塞,似见轻微造影剂强化。
  图2a 图2b
  图2a,b双侧颈内动脉容积再现显示,右侧颈内动脉上部呈鼠尾状造影剂充盈,左侧颈内动脉上部管腔不均匀增粗,似呈螺旋状改变。
  综合以上考虑双侧CAD,原发性高血压。右侧颈内动脉为责任血管,给予低分子肝素6000IU,皮下注射,q12h,10天后改服华法林2.5mg-5mg,控制INR在2-3之间,并配合降压、改善血液循环治疗。
  2 结果
  患者于治疗后的20天言语含糊基本改善,萎缩的右侧舌肌、右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肌容积增大,服华法林三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萎缩的肌肉恢复正常。复查脑CTA右颈内动脉正常,左颈内动脉夹层不变。
  同一层面CTA原始图像显示:治疗后右侧颈内动脉管腔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充盈良好,右侧颈内静脉造影剂充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3 讨论
  CAD的病因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外伤性多因颈部突然旋转过度、颈部按摩、颈部手术、车祸或外伤等所致;自发性的则与高血压,肌纤维发育不良、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 近期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偏头痛、分娩、全身麻醉、有夹层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也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本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复查CTA右颈内动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说明抗凝疗效显著,但仅为1例病例,还需在今后增加治疗例数后再总结。文献报道血管再通多发生在病后2个月内,少数6-12个月再通,本例左颈内动脉夹层还未恢复可能还需要时间。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昌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构建的几个方

下一篇: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效期管理的问题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