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臭氧盐水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高氨血
动物实验证实,臭氧气体直肠灌注可激活肝脏组织细胞内抗氧化酶,而且可预防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1],但是臭氧直肠应用对严重肝病并发症如高氨血症、肝性脑病是否也有治疗作用尚无经验。本研究利用臭氧化盐水直肠灌注,观察其对高氨血症、肝性脑病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42例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并发高氨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臭氧治疗组和对照组。臭氧治疗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38.143±11.297)岁。对照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37.524±11.540)岁。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年龄>18岁;慢性乙肝并发血氨升高: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谷丙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值2倍,血氨>33 mmol/L且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排除有出血、感染并发症者;其他非肝性脑病疾病如创伤、脑卒中、中枢神经感染、精神类药物等患者;肛裂或活动性痔疮出血者。
1.3?治疗方法
臭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护肝治疗。护肝治疗方法:甘草酸二胺+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氨基酸15-AA(肝安)。臭氧盐水制备:从臭氧治疗仪(德国HYPER-MEDOZON型)采医用臭氧浓度为30μg/mL气体75 mL,注入250 mL生理盐水密封袋中,混合5 min。臭氧治疗组用臭氧盐水保留灌肠。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20 g。均1次/d,疗程5 d。
1.4?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和肝性脑病指标[2](肝性脑病指标由两位专科医生根据《实用内科学》相关标准分别评价)变化。血氨由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的强生VIT350干化学分析仪测定,试剂盒购于强生公司。肝性脑病分期[2]:无肝性脑病表现定为0期;有肝性脑病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期。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Wilcoxon带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性脑病指标
治疗前两组肝性脑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1,P=0.943>0.05);治疗后肝性脑病分期改善臭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6,P=0.004<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指标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血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8,P=0.702>0.05))。治疗后两组血氨水平均有下降,臭氧治疗组血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3,P=0.001<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指标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1,P=0.71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有下降,臭氧治疗组血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9,P=0.006)。见表3。
3?讨论
肝性脑病是在肝脏功能严重障碍和(或)门体分流的病理生理基础上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具体机制不详[3]。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容量和低氧血症、感染等多种诱因均可引起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4]。因此避免和祛除肝性脑病诱因以及控制高氨血症是治疗肝性脑病最重要的措施[5]。当前认为肠道来源的氨以及包括γ-氨基丁酸(GABA)在内的其他含氮物质是致肝性脑病的主要毒性因子。因此酸化肠道、生理盐水灌肠以减少肠道氨及其他毒素的生成和吸收是当前临床治疗高氨血症肝性脑病的主要措施[6]。
医用臭氧在国外尤其在欧洲临床应用已有50余年历史。有报道指出,臭氧具有高效、快速、广谱杀菌的特性,对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6]。使用臭氧水保留灌肠,一方面是使整个肠道处于一定浓度臭氧液的浸泡中,在浸泡的过程中,明显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且不存在死角[7];同时臭氧液不会破坏肠道内酸碱平衡,有益于肠道益生菌正常生长,且可抑制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另一方面臭氧在肠道内迅速还原为纯氧,使肠道细菌产氨减少,并可减少氨的吸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8]。而同时有报道指出,臭氧具有保肝、护肝作用[9],主要表现在通过激活红细胞的戊糖途径,激活红细胞代谢,以改善肝脏的供氧功能。臭氧能提高腺苷量,降低黄嘌呤水平,前者具有保护作用,后者可形成自由基对肝脏具有损伤作用。臭氧作为超氧化物能激活抗氧化酶,保护机体不受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侵犯,同时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氧化自由基团,减轻肝脏负担[10]。本研究说明医用臭氧水保留灌肠对慢乙肝高氨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霍荻,杨云高,敖飞健,等.医用臭氧与中药对醋氨酚犬中毒性肝炎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282-286.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20-2126.
[3] 王宇明.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和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5):305-306.
[4] 徐法贞,周爱军,李桂芹.66例肝性脑病诱因及预后分析[J].吉林医学杂志,2011,32(16):3317-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