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0例临床的观察效果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28 18:14

 摘 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结果:两组首先均给予常规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开髓引流术,治疗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都有明显降低,同时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有2例发生败血症,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起病急,多为牙源性,脓肿切开引流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临床特征 脓肿切开引流术doi:.1007-614x.2012.30.017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进展较快的面部常见疾病。若耽误治疗时机,易引起脓肿,经血管神经扩散作用,导致败血症等较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等,全身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2]。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50例,进行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40~86岁,平均70.45±3.45岁;于发病后5~15天入院,平均收治时间9.85±1.05天。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48例,其次有腺源性感染16例、损伤性感染10例、血源性感染4例和医源性感染2例。临床表现为颌面部或颈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发热等。合并高血压病20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
  治疗方法:两组首先均给予足量抗生素静滴,以青霉素、头孢类为首选,同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然后对照组采用开髓引流术,通过开髓、去髓术行减压引流。治疗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并采取冲洗换药等常规处理;对于已切开引流且症状无明显好转的患者,采取增加引流或扩大切口等措施,保持通畅引流。
  疗效判断标准:①有效:治疗后病变部位的红、肿、热、痛完全消失;②无效:治疗后病变部位的红、肿、热、痛无好转[3]。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情况与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P<0.05代表差异显著。
  结 果
  总有效率:两组都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有效32例,无效8例,有效率80.0%;治疗组有效3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白细胞计数对比:经过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都有明显降低,同时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并发症情况:两组各有2例发生败血症,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讨 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多为根尖周炎和冠周炎引起。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4]。本组病例从发病初期的牙疼或牙龈肿胀发展为严重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这与感染初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全身状况差,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有时如诊断不明确,会影响治疗效果,有这样一些患者,他们颌面部皮肤有一瘘口,在某些医院作反复外敷等治疗不见效。作X线检查,可见到明显的病灶牙,经处理病灶牙合瘘口迅速愈合,所以在治疗时分清病因很关键[5]。病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但若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起的目的。颌下间隙切开引流的切口部位、长度,应参照脓肿部位、皮肤变薄的区域决定[6]。一般在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做与下颌下缘平行之切口;切开皮肤、颈阔肌后,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如系淋巴结内脓肿应分开淋巴结包膜,同时注意多个淋巴结脓肿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检查,予以分别引流[7]。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都有明显降低,同时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有2例发生败血症,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总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起病急,多为牙源性,脓肿切开引流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仙芝,丁小勇.颌面部间隙感染275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0(2):9O.
  2 陈旭兵.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5例治疗体会[J].实用老年医学,2007,2(6):22-24.
  3 吴国荣.8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5(9):147.
  4 孙卫红,王涛,战金辉,等.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00例临床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1(3):321.

上一篇:凝血酶治疗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的案例探讨

下一篇: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