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超检查的异常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及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 结果 224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196例(87.5%);60例非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10例(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88,P < 0.05)。 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捷的方法, 对脑梗死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45.1;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11-0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其致死率、致残率高。有资料表明[1]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24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4例,其中男116例,女108例;年龄41~88岁,平均6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确诊。以同期住院的6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6岁,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梗死。两组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粥样病变情况比较
2.2 颈动脉粥样斑块部位分布
224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检出粥样斑块形成104例,共315处。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158处,占50.2%;颈动脉86处,占27.3%;颈内动脉46处,占14.6%;颈外动脉25处,占7.9%。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部血管疾病。有资料显示,人体脑部有80%由颈内动脉供应,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60%左右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2]。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16.7%,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3,5],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脑梗死组单纯IMT增厚率、粥样斑块形成率及血管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膜增厚,随着病程推进,内膜损害进一步加重, 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闭塞。颈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害,斑块的出血、溃疡、钙化或脱落形成栓子以及管腔的狭窄、闭塞均可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本研究中,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与已有研究相符[6]。颈总动脉分叉处管径急速伸展,血流缓慢、紊乱,产生旋涡,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易于沉积,血小板易受到损害,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或增加斑块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可获得清晰颈动脉结构图像,IMT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均能较准确检出,是检测颈动脉病变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对脑梗死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卫红,徐永革. 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及危险度[J]. 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8,6(5):312.
[2] 王琴,龚倩,韦小勤.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J]. 基层医药论坛,2008,12(8):710-711.
[3] 刘玉,荣阳,崔玉国,等. 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 临床研究,2009,16(11):62-63.
[4] 黄卫华,郭树明.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101.
[5] 黄小钦,贾建平.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2005,27(2):85-87.
[6] 王星,吕玲环,王磌,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9):685-687.
(收稿日期:2012-08-02)
上一篇:肝外胆总管取石的研究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