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频超声在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诊断中的应用价

发布时间:2015-09-17 11:41

摘 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末梢胆道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急性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高频超声下肝末梢胆管图像特征。结果:293例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患者,按食生鱼史5年以内、5~10年、11~15年、16~20年、超过20年以上分组,肝包膜下小囊样改变出现率分别为8.7%(2/23)、10.9%(5/46)、20.9%(9/43)、35.0%(20/57)、58.0%(72/124)。结论:肝包膜下末梢胆管局灶性小囊样扩张是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特征表现,并与其感染程度相关,运用高频探头检测,能更好地显示末梢胆管声像改变,有助于华支睾吸虫胆管炎的诊断。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胆管炎;高频超声

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临床的诊断,除了急性胆管炎的一系列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超声是主要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对超声在其肝胆道病变的应用基本上均运用常规低频腹部探头扫查[1-2]。运用高频超声(7~15 MHz)进行观察,对诊断有较大帮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293例住院患者,男238例,女55例,年龄30~87岁,平均57.9岁。全部患者均有食生鱼史,食生鱼史以5年内、5~10年、11~15年、16~20年、超过20年以上分组。所有病例均有胆管炎的临床表现;经纤维十二指肠镜或鼻胆管引流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外科手术取出寄生在胆管内的虫体;并在大便中查到虫卵确定诊断。
1.2  设备和方法:采用alokaα7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4.0 MHz、高频探头7~15 MHz,患者空腹8 h以上,腹部探头进行肝胆系统常规系统检查,用高频探头沿剑突下、右肋间扫查,着重观察肝左叶、右前叶肝包膜下末梢胆道病变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组间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93例Ⅱ、Ⅲ级以上肝内胆管弥漫性轻中度扩张,与伴行门脉分支呈“平行管”征,管壁毛糙增厚,呈条索状高回声灶,整体观如“珊瑚树”状,管腔透声欠佳,内见散在稍高回声片絮状物,其中76例见泥沙状或小颗粒状结石回声。
108例近肝包膜下末梢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以左肝明显,与其近端小胆管相比呈明显膨大改变,横径约3~8 mm,沿其长轴扫查呈杵状;短轴扫查,可见局灶性小囊样扩张,在小囊状管腔内部分见稍高回声片絮状、泥沙状沉积物填塞。见图1~2。

图1  包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管内等回声絮状物

图2  肝末梢胆管小结石


本组病例中,按食生鱼史5年以内、5~10年、11~15年、16~20年、超过20年以上分组,肝包膜下小囊样改变其出现率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P<0.01);而出现小囊样改变之病例,有84.3%(91/108)出现明显急性胆管炎症状及梗阻性黄疸的表现;有9.3%(10/108)发展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表1  食鱼生史与肝包膜下小囊样改变关系


3 讨论
珠三角地区群众食用鱼生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是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特别顺德区人群,普查人群感染率高达50.74%,是危害本地区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3]。
超声作为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诸多报道基本均运用低频腹部探头扫查,主要观察肝胆道及胆囊大体改变[1-2];对于Ⅱ、Ⅲ级以上的小胆管,由于分辨率的限制,难以取得较清晰图像;而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Ⅱ级以上的肝内小胆管,运用高频超声进行观察,可较好地显示肝包膜下末梢小胆管结构,并可增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检出率的敏感性[4]。另外华支睾吸虫胆管病变尤以左叶为著,肝左叶靠近腹壁,位于剑突下方,此解剖基础更利于高频超声观察[5]。
华支睾吸虫胆管炎超声表现与感染年限长短、程度轻重、个人免疫反应及治疗情况有密切关系[6]。本次研究发现,肝包膜下小囊样改变与上述因素有较密切关系,本组病例感染年限越长,越是重症患者,出现小囊样改变概率越高,而出现小囊样改变的病例中,有82.4%(89/108)出现急性胆管炎症状及梗阻性黄疸的表现,有9.3%(10/108)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以此为诊断依据,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程度,特异性较高。其他肝胆道疾病并未发现有肝包膜下胆管小囊状扩张为特征的相关报道。分析其成因可能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宽径约为3~5 mm,与小胆管内径相相近,嵌顿后造成末梢小胆管梗阻,其终末段扩张及胆汁淤积[4]。
高频超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穿透力低,对于体型较瘦的患者,显像效果较佳,对于肥胖患者、器官纵深部份图像质量欠佳;易受到周边胃肠道气体干扰;遇上述情况,可适当调低探头频率,增加穿透力。而彩色多普勒在此仅起辅助诊断作用,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探讨。
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超声检查中使用高频超声,能够显示末梢胆管内细微结构,特别是肝包膜下末梢小胆管囊样扩张这一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华支睾吸虫胆管炎的诊断,并能一定程度地反应了感染程度的轻重,而且对于鉴别诊断也有较大意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Dongil CHOI,Sung-Tae g diagnosis of clonorchiasis[J].Korean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June,2007,45(2):77.
[2] 孙  健,颜冬华,陈  芳.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表现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0):771.
[3] 谭  覃,曾碧强.顺德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4,26(1):4.
[4] 陈兴保.现代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71.
[5] 杨光华.病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7.
[6] 王  琼,易珊林,曹庆艳,等.华支睾吸虫病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5):36.
[收稿日期:2012-05-09   编校:朱林]

上一篇:体外震波碎石与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下尿路

下一篇:探讨补钠与限钠交替治疗方法对治疗肝硬化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