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与合并不孕处理相关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合并不孕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腹腔镜治疗,治疗组术后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达那唑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妊娠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及月经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采用米非司酮和达那唑都是治疗子宫内膜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方法,但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腹腔镜;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包块,其在不孕患者中占30%~40%。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正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及药物都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1]。为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现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联合药物治疗。为探讨子宫内膜合并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对12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全部病例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CA125值测定确诊,并经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规律、痛经、性交痛。年龄18~42岁,平均(28.5±3.2)岁。患者均为已婚,病变程度:按照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的EM分期(AFS分期)法,Ⅰ期14例,Ⅱ期14例,Ⅲ期57例,Ⅳ期35例。病程6个月~12年,平均(6.5±1.5)年,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低臀高位,在脐轮下缘切口1 cm,建立气腹,置入30°镜体,于脐轮、右下腹麦氏点、左下腹对称右麦氏点3点穿刺。全面探查盆腹腔并行临床分期,分离粘连,基本恢复盆腔解剖结构,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均于分离粘连后行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创面,盆腔内异症病灶剔除术,同时行双侧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术毕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留置防粘连剂(透明质酸钠),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2]。对照组:采用达那唑治疗,术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第1天,400 mg/d,分2~4次口服。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术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第2天,10 mg/d,1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
1.3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不良反应(阴道出血、体重增加、肝功能损害)、月经恢复时间,两组患者均随访6~18个月,比较复发率和妊娠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妊娠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及月经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