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训练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104例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术后治疗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进行整理。结果:在接受治疗和相应的康复训练后,进行了0.5~2年不等的随访,其中,有55例患者痊愈,36例患者显效,11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康复率达到了87.5%。结论:所采取的术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疾病康复,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训练
一旦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背伸屈功能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使其难以独立开展各项日常活动,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的髓核张力与弹力会随着椎间盘退变而较以往大幅减弱,所以当外力无法被有效协调的时候,脊柱的平衡性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患者会并发脊柱退行性病变,这也是该病易反复、病程长的主要原因之一[1-3]。以往的临床研究表明,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手术疗效的保证以及疾病复发的预防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为了对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以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04例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04例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男59例,女45例,年龄60~73岁,平均(64.5±6.5)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10.5±7.5)个月;腰痛伴下肢疼痛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85例患者存在腰痛,占总数的81.73%;81例患者存在下肢放射性疼痛,占总数的77.88%;76例患者存在下肢麻木,占总数的73.08%;70例患者存在间歇性跛行,占总数的67.31%。61例患者膝腱、跟腱反射减弱,占总数的58.65%;93例患者直腿抬高呈阳性,占总数的89.42%。
X线检查显示,全部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其中,40例患者脊柱侧弯,32例患者椎间隙变窄,30例患者椎体骨质增生,17例患者腰椎不稳。
CT及MRI检查显示,72例患者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55例患者中央型,突出位置L3~4的患者有23例,L4~5有49例,L5~S1有59例,30例患者合并椎管狭窄,26例患者钙化,49例患者侧隐窝狭窄。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硬模外持续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局部麻醉等,采用单纯开窗或单、双侧椎板间扩大手术将髓核摘除,部分患者在进行半椎板切除的同时施行外植骨对侧椎板融合。在手术过程中,除了充分摘除髓核外,还对侧隐窝进行了适当的扩大,切除小关节突侧与黄韧带,让神经根粘连松解,使神经根压迫能够得到有效消除。
1.2.2 康复训练方法:术后使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之上,待麻醉消失后,即可采取四头肌收缩训练和直腿抬高、上下肢交替屈伸等训练与活动,避免发生瘢痕或神经粘连。其中,直腿抬高的高度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选择,10下/次,2次/d;上下肢交替屈伸每次持续3~5 min,2次/d。
从术后第3天开始,帮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上肢后伸、头背后上仰、腰背弓抬高等活动,每次维持5~10 s,练习时间约为15 min。
术后3~5 d,患者即可在腰围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床练习,患者成功站立后,护理人员应予以扶持,并维持若干分钟,2~3次/d,并逐渐层架练习时间。
术后7 d,可进行腰背侧屈、后伸等活动,2~10 min/次,3~4次/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层架练习强度和次数,以患者不疲劳、腰痛不加重为前提。
术后3个月内,患者不得提取重物、弯腰或进行长时间的行走,禁止使用过软的床垫,站立时要保证腰背直立。
1.3 疗效判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呈阴性,正常活动能力恢复;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下肢麻木较轻,虽然在活动时腰部不适,但并不会对活动造成影响;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了明显减弱,直腿抬高>60°,可自行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康复率=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104例患者,在接收治疗和相应的康复训练后,进行了0.5~2年的随访,其中,有55例患者痊愈,36例患者显效,11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康复率达到了87.5%。
3 讨论
受椎间盘退变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脊柱肌肉力量、耐受力,髓核的弹力和张力都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弱,且患者大多无外伤史、接收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症状繁杂、病情重、病程长,多数患者伴有骨质酥松、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症状,间歇性跛行、坐骨神经痛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5]。采用手术方法对侧隐窝进行扩大、将髓核摘除,切除小关节侧突与黄韧带,松懈神经根粘连虽然可以有效消除神经根的压迫,但是却仅能将病变位置切除,如果在术后没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患者腰椎的稳定性就很难得到重建,容易因手术部位的粘连而降低治疗效果和康复效率。
老年患者的脊柱抗荷能力往往较差,为了使脊柱的稳定性在术后得到有力支持,就必须使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保持脊柱平衡性。在进行躯干的屈伸训练时,应同时进行腰背肌和腹肌训练,训练强度应以患者可以承受为界限,并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腰背腹肌肌力、腰椎前后凹凸度进行及时调整;康复训练中的直腿抬高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主动和被动训练的方法,使神经根因受到牵拉而发生移动,使其内部的血液循环得到加快,使炎性反应能够及时消退,同时获得预防神经根粘连的效果。相对于中青年患者而言,老年患者大多反应和感觉较为迟钝,为了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和活动量,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腰部的保护及日常活动的注意事项,要求其长期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另外,就是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测脉搏的方法,将运动脉搏控制在110次/min的水平之下,避免因运动不当而使病情反复或加重。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结束后首先被安置在硬板床,取平卧位,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早期的四头肌收缩、下肢假体屈伸、直腿抬高的康复训练,以便发生神经粘连或瘢痕;手术结束3 d后,开始进行上肢后伸、头背后上仰、腰背弓抬高训练,并在腰围保护的前提下练习上下床;手术结束1周后,开始进行腰背侧屈、后伸等缓慢活动。手术结束3个月内禁止提拿重物、弯腰或长时间行走。在术后0.5~2年的随访中,有有55例患者痊愈,36例患者显效,康复率达到了87.5%,证明本次研究所采取的术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疾病康复,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和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李庆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6(2):249.
[2] 陈卓华,陈翠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12(3):468.
[3] 玛粉伢.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程序化护理与康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2(1):119.
[4] 甘凤莲,荣 元.3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34(16):3129.
[5] 闫之勤,任晓琴.康复运动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2(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