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摘 要:目的:根据相关文献,介绍中医药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的潜力与优势。方法:从高脂血症发病原因、中医辨证论治、常见中药治疗及研究进展四大方面来进行论述。结果: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少。结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脂血症;中医;中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逐年呈上升趋势。高脂血症是代谢性疾病中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病症,其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名称,中医学虽无“血脂”、高脂血症”名称,但对其却早有认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属 “痰浊”、“血瘀”范畴,多由饮食失节、七情内伤,痰瘀阻滞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是引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本文试以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论述如下。
1.高脂血症发病原因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中医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致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血瘀中去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痰浊一旦形成,既可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虚更甚,加重痰浊生成,更使血脉不通,造成恶性循环【1】。《灵枢·卫气失常论》曾曰: “人有肥、有膏、有肉”。《灵枢·五疲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此之谓也。而膏脂的生成和输化则有赖于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 而此中尤以脾胃的运化输布功能最为重要【2】。《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张志聪亦曰:“中焦之气,蒸津化液,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脂,余于内则裔脂丰满。说明了膏脂的输化全赖脾气之“散精”功能。因此脾气充足, 则输化正常,水精四布, 膏脂可入内、溢外, 发挥濡养作用, 若脾气不足, 则输化失常, 水津不布, 精化为浊, 诸症蜂起矣。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良的生活习惯(暴饮暴食、嗜烟酒、喜饮浓茶、喜食肥甘厚腻、缺乏运动及经常熬夜)、职业因素(久坐少动者、从事脑力劳动者属于高发人群)、遗传因素及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能产生高脂血症。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强调饮食必须有规律和节制。王肯堂指出:“久食膏梁厚味,肥甘之品,伤人心脾。”汪昂《本草备要》指出“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2.中医辨证论治
①涤痰化湿、健脾排浊法适用于痰湿内阻型。症见形体肥胖、胸闷气短、懒于行动、眩晕头重、肢体沉重、舌苔滑腻、腹胀、嗜睡,常用涤痰汤或平胃散加减。②祛湿化瘀、行气通络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症见体型偏胖、容易疲乏、烦躁易怒、心悸气短、胁肋胀痛、头晕、口干、纳呆,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细涩、舌苔薄白。妇女多有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或乳房胀痛。常用血府逐瘀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味。③清热化痰、芳香利湿法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症见肥胖、易疲乏、烦热口渴、容易上火、头晕、面红,出现口舌糜烂,咽喉牙龈肿痛,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常用方为甘露消毒丹加减。④益气健脾、化湿和胃法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此型以脾气虚为主,症见少气、虚胖、动则气短、肢软无力、身体困重、头重头晕等,舌质淡胖有齿痕,脉弦细或濡缓,苔薄白腻。常用方为七味白术散加味。⑤温阳健脾、化浊降脂法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此型以脾肾阳虚为主,症见脘痞,纳少,头晕,气短,面色觥白,胸腹胀满,口不渴,夜尿频多,大便溏薄,手足不温,腰膝酸软,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迟,舌苔薄白。常用方为实脾散或附子理中汤加减。⑥滋补肝肾、养阴活血法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症见形体偏瘦,耳鸣耳聋,心烦易怒,头晕,少寐,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右胁隐痛,手足心热,性功能丧失,盗汗遗精,指端及口唇有蚁行感。舌质红少苔,脉沉弦细。常用方为杞菊地黄汤加减。⑦ 单味药物消脂法适用于无症状型。此型患者无临床症状与体征,仅血生化检查异常,此型可以用某些单味药治疗。若甘油三酯高者,药用黄芩、黄连、甘草;若总胆固酯高者,用当归、陈皮、蒲黄、灵芝、川芎、沙棘、荷叶、泽泻、柴胡、人参、怀牛膝、漏芦;若两项指标均高者,药用三七、山楂、水蛭、大蒜、姜黄、虎杖、大黄、何首乌、桑寄生、银杏叶、枸杞子、冬虫夏草。
3.常见中药治疗
3.1中成药治疗
血脂灵片、血脂宁丸、通脉降脂片主要用于治疗痰瘀互阻型高脂血症。其中血脂灵片主要由山楂、泽泻、决明子、制何首乌组成,其具有化浊降脂,润肠通便之功效,可改善患者胸闷、头昏、大便干燥等伴随症状。血脂宁丸主要由白糖、荷叶、决明子、山楂、制何首乌组成,因该药含有白糖成分,故糖尿病患者需禁服。通脉降脂片主要由荷叶、川芎、笔管草、三七、花椒组成,其主要治疗血瘀症状较重、痰浊阻滞较轻的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症者。
血脂康、脂必妥胶囊、宁脂胶囊、降脂灵胶囊主要治疗脾虚痰瘀互阻型高脂血症。其中血脂康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后经发酵制备而成,具有除湿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功效,适用于治疗头晕头痛、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胸闷腹胀等高脂血症者。脂必妥胶囊主要是由白术、山楂、红曲组成,具有消痰化瘀、健脾和胃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胸闷、头昏、腹胀、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高脂血症者。宁脂胶囊是由决明子、太子参、泽泻、蒲黄组成,具有补脾利湿、活血祛瘀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腹胀、肥胖、大便干燥或不畅等高脂血症者。降脂灵胶囊主要由普洱茶、莱菔子、荷叶、刺五加、山楂、葛根、杜仲、大黄(酒制)、三七、黄精、槐花、何首乌、茺蔚子、菊花、黄苠、桑寄生等组成,适用于治疗体倦身重、胸闷、头晕、舌淡黯、苔腻、大便秘结等高脂血症者。
心可舒片、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地奥心血康、龙生蛭胶囊)主要用于治疗以血瘀为主型的高脂血症,此类患者可分为气虚血瘀型与气滞血瘀型,前者可予以通心络胶囊、地奥心血康、龙生蛭胶囊进行治疗,后者可予以心可舒片、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3】。心可舒片由山楂、三七、木香、丹参、葛根组成,适用于治疗胸痛、胸闷、头痛、头晕、
颈项疼痛等高脂血症者。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冰片、三七组成,适用于治疗胸中憋闷、心绞痛等高脂血症者。通心络胶囊由全蝎、人参、蝉蜕、冰片、水蛭、螟蚣、檀香、降香、赤芍、土鳖虫、乳香(制)、酸枣仁(炒)等组成。龙生蛭胶囊由黄芪 水蛭 川芎 当归等组成。地奥心血康胶囊是从野生草本植物薯芋科的黄山药之根茎中提取的甾体总皂苷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3.2经验方治疗
王寿海【4】等人通过对47例高脂血症患者予以温阳益气降脂汤治疗,基本药方:熟地、丹参、黑附片各20g,太子参、白术、山楂、茯苓、当归、何首乌各15g,法半夏、苏梗、橘红、黄连、柴胡各10g。结果中药治疗组47例,临床控制30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予以单纯西药组。研究结果表明温阳益气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赵艳青【5】等通过将1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散结通痹汤(瓜蒌、薤白、黄芩、茯苓、泽泻、茵陈、水蛭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93.75%.两组对比P>0.05。研究表明散结通痹汤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相当。
红灯散瘀汤主要由红花、桃仁、川芎、杜仲、灯盏细辛、决明子、甘草、当归、银杏叶、半夏组成。方中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效,可改善心脑血供,川芎可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灯盏细辛可活血健脾,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脂瘦身,银杏叶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达到益气健脾、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的功效。张瑞娟【6】等人通过将11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予以红灯散瘀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脂必妥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TC、TG、HDL-C及LDL-C各项指标下降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红灯散瘀汤可以有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
4.研究进展
王朋【7】通过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13755篇,纳入合格研究112篇,涉及治法共9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和血脂参数的加权均数差,并计算95%可信区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上九法指导应用的方药对高脂血症临床总有效率、血脂参数影响与他汀、贝特类药物对照无统计学差异,对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比较,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其作用与他汀、贝特类药物相似,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是安全有效的降脂药。
5.小结
高脂血症乃因正气亏损,血行失畅所致,因此益气活血通络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8】。本文通过临床经验与相关文献探讨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药不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毒副作用也明显小于西药,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完善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及用药方法,我们还需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加快建立符合高脂血症病理改变与中医症候的动物模型研究,为高脂血症辨证分型的研究提供实验条件。增加样本,按照DME原则进行流行病学调研,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加快高脂血症四诊的客观化研究,规范高脂血症症候的诊断标准。用药平和为贵,高脂血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病程较长, 是故治疗用药忌孟浪峻攻, 大剂补益, 而应以缓慢平和为贵。除辨证治疗外,合理饮食,以防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劳逸结合,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适情志,保持平和之心态等措施也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只有诸法结合,方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本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国胜.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3):121-123.
[2] 吴致安,王晓峰.“痰瘀同治”治疗高脂血症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2,20(5):5-6.
[3] 苏江,梁晓春.治疗高脂血症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09(8):589-590.
上一篇: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