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LEEP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5-11-05 09:49

摘 要: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宫颈糜烂患者经LEEP刀治疗的成功率和有效率。结果: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达95.3%,是治疗宫颈糜烂的最佳选择。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治愈率高,不影响组织弹性,不留瘢痕,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宫颈糜烂;LEEP刀;疗效
  宫颈糜烂是妇女宫颈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宫颈炎患者子宫颈癌的发生率比子宫颈光滑者大10~20倍[1]。常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下腹坠胀、骶部疼痛及不孕等。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很多,以局部治疗为主,目前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最佳。LEEP术,又称“大环状宫颈移行带切除术”,近年来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门诊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06例。其中宫颈中度糜烂60例,重度糜烂46例;年龄26~49岁,平均29.5岁。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①手术时间在患者月经干净3~7 d进行,术前3 d禁止同房;②排除盆腔感染或全身感染;③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④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阴道镜,宫颈细胞液基薄层制片+细胞DNA定量检测,排除宫颈癌,防止误用LEEP刀技术延误早期治疗或使癌细胞扩散;⑤对可疑病例进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排除宫颈癌后手术。
1.2.2 手术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0.5%碘伏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阴道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干棉球拭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用活力碘涂宫颈口染色,以不着色区为范围,绕宫颈口顺时针切割1周,切割范围超过不着色区0.5 cm,深度为0.2~0.3 cm,术后创面用球形电刀头电凝止血,修复子宫颈形态,创面涂云南白药,阴道填塞纱布1块,24 h后取出。切除宫颈组织送病检以排除恶性变。
1.2.3 术后注意事项:①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②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严禁冲洗阴道内部,术后6周之内禁止性生活、盆浴和阴道冲洗;③术后1周,4~6周之间分别复诊,检查宫颈创面愈合情况;④观察阴道流液情况,术后3 d出现阴道排液现象;⑤术后7~14 d为脱痂出血期,如仅有少量阴道出血则不必处理,4~6 d可自行停止,如出血较多时应医院就诊。
1.3  疗效评定:治愈:子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有效:糜烂面积明显缩小;无效:糜烂面积及程度无变化。
2 结果
  ①宫颈糜烂患者106例,中度60例,治愈58例,治愈率为96.7%,有效2例,有效率为3.3%;重度糜烂46例,治愈43例,治愈率为93.5%,有效2例,有效率为4.3%,无效1例,无效率为2.2%;总治愈率为95.3%;②1例宫颈全唇糜烂经治疗后糜烂面积明显缩小,予以再次手术后痊愈;③1例术后2个月复查时见自宫颈管向外有增生组织生长,取增生组织送病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轻度增生,予以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④1例治疗后宫颈糜烂面积及程度无明显改变,患者拒绝再次治疗。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妇女宫颈炎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防止宫颈糜烂恶性变的可能。一般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疗程长,患者不容易长期坚持,对重度糜烂治愈率较低。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激光、微波治疗等物理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对重度宫颈糜烂及糜烂面积较深的病变疗效欠佳[2]。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LEEP刀技术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是治疗宫颈糜烂的一种非常有效地手段[3]。高波等使用LEEP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糜烂265例,治愈261例,有效率为98%,疗效显著[4]。
  LEEP刀手术过程是利用高频电波在接触人体组织的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LEEP刀吸收电波产生的高热,使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来完成治疗。它从基底破坏病变组织,对宫颈正常组织没有丝毫损伤,治疗时间短、出血少、治疗后6~8周即可恢复原有弹性,宫颈光滑,没有结痂,没有瘢痕,不影响生育功能,不影响夫妻生活,不易复发,门诊手术,不需住院。因此,LEEP刀技术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的最佳方法。
4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15.
[2] 卞美璐,陈庆云.子宫颈疾病诊疗常规与禁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2008:6.
[3] 杨  丹,贺  漪.苦参栓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官颈糜烂58例[J].四川中医,2007,25(4):76.
[4] 高  波.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265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21):2638.

上一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下一篇:血液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