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脉栓塞25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13 09:34

摘 要:目的:总结收治的627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其中2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以引起骨外科医生的重视。方法:通过对2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追踪随访。结果:17例获得痊愈,5例明显好转,1例无效,2例合并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下肢骨折术后,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制动,静脉血流缓慢,再加上静脉机械性损伤,极易发生深静脉栓塞,甚至发生脑梗死等,病情危重,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栓塞;治疗;预防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并不少见,但经常被伤肢肿胀所掩盖而被忽视。选择2000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需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共627例,其中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25例[1]。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57~91岁,平均72岁。其中股骨颈头下骨折行全髋置换术2例,为女性;行股骨头半髋置换术1例,为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鹅头钉内固定术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2例,为女性;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4例,为男性。
1.2  临床表现:25例患者手术后第2、3天逐渐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泛红,皮肤温度较健侧高,皮肤张力大,甚者出现大面积水泡,水肿为非凹陷性水肿,皮肤浅表静脉曲张,部分患者腹股沟内侧可摸到条索状物,股内头肌或腓肠肌压痛明显。足背皮肤感觉麻木,足背动脉博动正常或稍较健侧减弱。
1.3  诊断情况:予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录像检查,发现14例为髂静脉血栓形成,7例为小腿静脉从血栓形成,4例为混合型。
1.4  治疗方法: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并以中成药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活血化瘀,并予口服潘生丁,肠溶阿斯匹林,华法林等辅助抗凝治疗,同时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压疮及感染。
2 结果
  17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明显好转,经半年康复治疗后痊愈,1例效果不佳,随诊2年,需卧床,不能下地行走,2例因合并脑梗死而转院(其中1例半年后死亡)。
3 讨论
3.1  总结分析:①患者多为老人,平均年龄72岁,最高年龄91岁,多原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肺源性心脏病等血管内膜病变的病理基础,再加上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下肢血流缓慢,从而容易发生深静脉栓塞[2];②因下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虽手术内固定后也不可能马上消肿止痛,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往往被骨折后肿痛的表现所掩盖,不容易及时发现。所以,对予下肢骨折的患者,出现较难控制的肿胀疼痛时,要提高警惕,以免漏诊深静脉栓塞。
3.2  积极治疗:对于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栓塞的患者,要争取时机,积极治疗是关键。因血栓刚形成时,尽早予抗凝治疗,它虽不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但能抑制血栓的发展和蔓延,由机体自身的纤溶系统溶解血栓,进而避免肺栓塞,脑栓塞的发生,从而拯救患者生命,保全肢体功能。
3.3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再高明的医生,也比不上患者不生病。所以,预防最重要,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除必要的外固定制动外,要鼓励患者多运动,促进患肢血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可预先予用右旋糖酐等扩容药及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且积极治疗原有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原有疾病。
4 参考文献
[1] 谈晓芳,徐  群,何斐英,等.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1459.
[2] 梁家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J].中国人工关节杂志,2007,16(2):166.

上一篇: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成人腹股沟疝改良修补术3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