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门诊不同年龄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

发布时间:2015-11-20 09:17

摘 要:目的:了解门诊不同年龄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300例,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100例,A组18~30岁,B组31~50岁,C组50~65岁,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这三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SCL-90还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①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当天和术后第4周的心理状况:SCL-90总分和多因子高于全国常模;术后第4周均明显改善,仅SCL-90总分指数和躯体化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中A组焦虑或抑郁情况更甚,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门诊不同年龄的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年轻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更严重。②随着骨折的愈合心理障碍程度逐步明显减轻。③制定门诊切实可行的护理流程,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采取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心理
  创伤骨折是一个伤害性刺激已成共识,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即“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除创伤骨折外,疼痛、恐惧、手术、感染和组织缺氧等均可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1]。创伤骨折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2-4]。作者等研究发现: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及时的心理治疗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5]。但门诊不同年龄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的心理状况的研究不受重视,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作者对此类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课题采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300例,男204例,女96例,其中桡骨下段骨折214例,尺桡骨骨折55例,肱骨骨折31例。随机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100例,A组18~30岁,B组31~50岁,C组50~65岁。研究对象的条件:愿意接受心理测评,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研究对象排除自残者、遇袭者及病理骨折的患者。在患者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当天及术后第4周,由专人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即问即答形式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SCL-90评分为5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总分指数=总分/90。以总分>160分或任何一因子分>2分判定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分数愈高,心理健康水平愈低。
1.2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配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当天和术后第4周的心理状况:①SCL-90总分和多因子高于全国常模;术后第4周均明显改善,仅SCL-90总分指数和躯体化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当天,A组SCL-90总分指数和躯体化较高,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CL-90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后第4周,SCL-90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法整复术当天和术后第4周的SCL-90分数比较()
比较项目       手法整复术当天              术后第4周 全国常模
 A组              B组            C组A组            B组            C组 总分指数1.93±0.51②③④  1.72±0.33①    1.75±0.38①1.63±0.62①    1.58±0.59①    1.61±0.62①1.45±0.39躯体化2.19±0.52②③④  1.90±0.52②    1.89±0.56②1.84±0.62②    1.79±0.56②    1.7±0.68② 1.37±0.48人际关系1.93±0.43①      1.89±0.39①    1.81±0.43①1.55±0.42      1.61±0.53      1.60±0.471.65±0.61焦虑2.21±0.38②      2.15±0.51②    2.11±0.42②1.69±0.46②    1.72±0.44②    1.67±0.52②1.39±0.43恐惧1.85±0.29②      1.78±0.32②    1.75±0.41②1.51±0.38②    1.55±0.32②    1.56±0.48② 1.23±0.41精神1.63±0.22①      1.58±0.29①    1.55±0.36①1.39±0.25      1.36±0.33      1.32±0.461.29±0.42强迫1.49±0.42        1.42±0.39      1.49±0.421.52±0.52      1.58±0.46      1.65±0.491.62±0.58抑郁2.07±0.58②      1.92±0.52②    1.98±0.47②1.63±0.44      1.57±0.49      1.56±0.521.50±0.59敌对1.39±0.38        1.35±0.41      1.41±0.391.42±0.42      1.49±0.48      1.47±0.391.46±0.55偏执1.49±0.52        1.44±0.48      1.46±0.551.39±0.48      1.37±0.42      1.40±0.44  1.43±0.57其他1.43±0.49        1.41±0.42      1.45±0.351.33±0.39      1.32±0.42      1.36±0.511.39±.036注:与全国常模比较:①P<0.05,②P<0.01。手法整复术当天:A组与B组比较,其中③P<0.05,其余均P>0.05;A组与C组比较,其中④P<0.05,其余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均P>0.05。术后第4周,三组中任两组间比较,均P>0.05。
3 讨论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机体的一种状态。亚健康问题实质是心身问题,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心理应激、情绪激惹、行为异常造成的,同时与个性特征、人格缺陷、性格怪僻也有密切关系[6]。WHO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世界人口的75%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对各年龄段人群的中、小样本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为65%左右[7]。本研究通过对门诊不同年龄上肢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患者使用SCL-90进行调查和分析,提示此类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①外伤骨折患者SCL-90总分指数较高,在躯体化、焦虑、精神和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SCL-90总分指数、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惧、精神和抑郁均高于全国常模。手法整复术当天患者焦虑和恐惧的症状更明显,可能是由于骨折后功能障碍和外伤、无麻醉下手法整复和术后的疼痛所致。其机制可能与创伤骨折引起的受害者产生应激反应,即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水平的变化有关。如刺激超强而且持续,应激反应过度,造成机体损伤,产生慢性疾病表现;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远期影响[8]。②陈梅等报告了通过研究不同年龄骨折患者的心理状况,大部分骨折患者出院后存在心理问题,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较严 重[9]。而本研究:18~30岁年龄段的SCL-90总分指数和躯体化较高,而且焦虑或抑郁更明显,这可能与患者较年轻,生活经历短,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有关;Patterson M报告:青少年外固定后会引起恐惧焦虑、人格改变,严重可导致自残或轻生;应特别关注[10]。③手法整复术后第4周与术后当天相比,焦虑、恐惧和精神等症状已明显改善,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没明显差别,这可能与伤肢肿痛基本消失,骨折初步愈合;但尚未完全康复有关。换言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关系密切,呈平行关系。
  上肢闭合骨折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患者骨折后在门诊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也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上应结合门诊治疗的特殊性,对特殊的心理障碍易感人群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骨折愈合和并发症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
[2] Patterson of external fixation on adolescents:an integrative research review[J].Orthop Nurs,2006,25(5):300.
[3] Evans AJ,Kip KE,Boutin 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Pain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J].J Neurosurg Spine,2006,5(3):217.
[4] 石荣光,李冬梅,王  琳,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1(1):21.
[5] 莫菊英,刘  莉.地震受灾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干预[J].护理学报,2008,2(增刊):77.
[6] 周  英,尤黎明.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14.
[7] 赵瑞芹,冯  敏.国内外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对比分析[J].国外医学情报,2000,23(3):3.
[8] 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6.
[9] 陈  梅,宋玲娣,何芬琴,等.不同年龄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6,5(5):1163.
[10] Patterson of external fixation on adolescents:an integrative research review[J].Orthop Nurs,2006,25(5):300.

上一篇:4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双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