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的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对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手术治疗的4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住院期间手术部位刀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53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刀口感染,感染率为4.64%,发生感染的患者与年龄、切口类别、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与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因素
普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的感染,约占外科医院感染总数的13%~40%[1]。一旦发生感染,对患者造成了更大的伤痛,对其预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因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造成患者死亡的发生。经过分析与研究,感染与多种原因都有密切的关系,应针对这些密切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更好的减少普外科手术后的感染。现对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于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4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1例,女182例,年龄6~82岁,平均(45.3±12.5)岁,发病时间为3 h~2年。
1.2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手术部位感染是在术后1月内,并且感染与手术有关,切口局部皮肤及组织出现红肿热痛,其深部筋膜组织可见脓性渗出物或者在拆线后切口挣开有脓性渗出,检验学检查有无细菌生长,都属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
1.3 方法:查看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病程记录情况、切口换药情况、辅助检查等相关措施,判断是否反正感染,并统计感染者的年龄、性别、切口类别、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感染率为感染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见表1。
表1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例)
相关因素 | 手术 | 感染 | 感染率(%) | |
年龄 | 0~15岁 | 71 | 4 | 5.63 |
16~60岁 | 209 | 7 | 3.35 | |
>60岁 | 173 | 10 | 5.78 | |
性别 | 男 | 271 | 12 | 4.43 |
女 | 182 | 9 | 4.95 | |
切口类别 | Ⅰ类 | 151 | 2 | 1.32 |
Ⅱ类 | 204 | 8 | 3.92 | |
Ⅲ类 | 98 | 11 | 11.22 | |
手术性质 | 急诊 | 179 | 13 | 7.26 |
择期 | 274 | 8 | 2.92 | |
手术时间 | <120 min | 310 | 5 | 1.61 |
≥120 min | 143 | 16 | 1.12 | |
住院时间 | ≤7 d | 276 | 0 | 0 |
8~14 d | 77 | 4 | 5.19 | |
≥15 d | 100 | 17 | 17.00 |
3 讨论
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方式,救治了大量的患者,减少了其病死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普外科手术,作为所有外科的基础,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伴随外科手术的最早应用到现在,都摆脱不了手术后感染的发生,随着医疗条件的增高,及抗生素的应用,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已经减少很多,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人在术后发生了感染,这使他们承受了更大的伤痛及经济负担,更有甚者因为感染失去了其宝贵的生命[2]。这就让医务工作者考虑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术后的感染,经过研究发现,术后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
年龄是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的第一因素,年龄过小身体抵抗力差,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减退,更合并一些内科疾病,这都加大了术后感染发生的机率[3]。
切口类别是根据是否受到污染决定的,Ⅱ类与Ⅲ类切口增加了与细菌的接触可能,这样,术后反生感染的机率就会大大的增加。
手术性质决定了手术前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包括患者身体的准备及医疗上的准备,往往急诊手术都已经发生了出血、感染、休克,这都为细菌增殖提供了优良的生长基,而使术后感染率增加[4]。
虽然手术经过严格的消毒,随着手术进行,切口周围皮肤纹理内的细菌、空气中的细菌会开始增殖,并且患者的抵抗力逐渐下降,这就增大了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
术后住院治疗,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可能好几个患者住在一起,加上家属的陪同,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住院时间越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就越大,这样就会造成手术部位发生感染[5]。
综上所述,引起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很多,护理工作者应当在正常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对以上因素更为注意,及时查看患者的刀口情况,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2001:21.
[2] 王庆军,李武平.择期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10,88(1):59.
[3] 万颖杰,陈显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及高危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153.
[4] 齐晓红,区小珍.605例择期手术切口监测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1):64.
[5] 唐伟松.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