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体会

发布时间:2015-12-13 11:50

摘 要:

关键词:
  笔者2000年以来,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4例患者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0岁;病程最长26年,最短2年。均符合一下综合性诊断标准:(1)有病毒性肝炎、嗜酒、长期营养不良、血吸虫病或化学药物中毒肝损害等病史。(2)早期(代偿期)食欲不振,少量腹水、腹泻、恶心、肝脾轻度肿大,血管痣,晚期(失代偿期)有大量腹水、出血倾向,黄疸,肝掌,脾肿大,肝体积缩小等。(3)生化检查: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蛋白电泳γ-球蛋白明显升高>23%,甚者>40%。(4)血球18A:全血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5)胃镜: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6)B超或CT:肝脏有分布大小不等的光点、光带或光团,见门静脉增粗,有腹水,可见液体暗区,肝体积明显缩小,左右肝叶比例失调,脾肿大(7)肝组织学检查:见有纤维隔形成且有小结节或混合结节性增生。
  2、治疗方法
  基本方:北黄芪15--60g,全当归15g,西党参15g,炒白术15g,炙甘草6g,广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紫丹参15g,泽兰15g,赤芍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温后顿服。加减:腹胀痛,小便不利者加猪苓20g,赤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车前子15g。腹胀满、气胀不舒者加广木香15g,佛手15g,有黄疸者加绵茵陈30-60g,金钱草30g,广郁香15g,虎杖15g。食欲不振者加炒麦芽15g,神曲20g,焦山楂15g,有出血倾向者加三七粉10g,旱莲草20-30g,藕节12g,白芨12g。大便不畅者加郁李仁(打)12g,瓜蒌仁15g,生大黄10-15g。
    3、疗程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正常,白蛋白、白球比例正常,全血细胞正常,脾大小正常,无并发症。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肝功能正常,白蛋白、白球比例有所恢复,近于正常,腹水基本消失,脾脏缩小,无严重并发症。无效:经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无明显改善,B超或CT检查与治疗前相近。
  4、治疗结果
  治愈10例,好转4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75%
  5、典型病例
  某男,47岁,因“腹胀痛加重一周伴黑便”,于2006年4月2日以“肝硬化腹水”入院。临床表现:腹胀满不适,胀痛,乏力、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纳减,饭后腹胀痛加重,不敢进食,口淡乏味,小便不利,短黄,解黑便,舌淡红,苔薄黄腻,脉象洪而虚。查体T37.8℃,R18次/分,BP12/8Kpa,体型偏瘦,精神萎软, 蛙腹,腹壁静脉曲张,肝未及,脾左肋缘下五指余,质硬光滑,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血球WBC2.3×10/L ,NO.56,LO.43,PLT30×10/L,总蛋白56g/L,白蛋白23g/L,球蛋白33g/L,白球比例0.73,蛋白电泳γ-球蛋白>40%,大便潜血+++,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超及CT:肝脏明显缩小,左右肝叶比例失调,脾肿大,门静脉1.5cm,大量腹水。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中医诊断鼓胀,证型:中气不足,水湿困脾。主要病机本虚表实,虚实挟杂。治以攻补兼施,益气升阳,健脾行水。处方:北黄芪25g,西党参12g,炒白术15g,赤茯苓30g,猪苓20g,桂枝6g,柴胡12g,升麻6g,炙甘草10g,广陈皮10g,紫丹参15g,广郁金15g,车前子15g,生大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另配合西医增加胶体渗透压、利尿、抗纤、促肝细胞再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6剂后,腹水渐消,大便潜血转阴,纳增,病情日渐好转,继以补虚养正,升举阳气,补中益气汤加味,每日3-4条冬虫夏草肉饼汤调摄,六个月后腹水消失,精神佳,纳可,肝功能正常,白蛋白、白球比例正常,全血细胞正常,CT脾大小正常,至今4年余未再复发。
  6、讨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范畴,为中医四大顽症之一。久病体虚,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泛滥,互相结聚而为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浊气在上,则生胀。”治用攻利之剂,则常招致脾土衰败,单用健脾扶正,则覆水难收。因此攻补兼施,补中益气,健脾行水则为临床最佳选择。“养正则积自除。”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本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而设,故而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方用北黄芪、西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广陈皮理气醒脾,全当归补血活血养血;升麻、柴胡升清降浊,和调脾胃;广郁金理气宽中;紫丹参、泽兰善通肝脾之血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滋腻;赤芍入肝缓肝,活血止痛;猪苓、茯苓、车前子行水实脾运湿,生大黄通腑泻水;桂枝温阳利水。上方诸药共凑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健脾行水之效,是故本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简一平,李斌荣。肝硬变防治160问,第1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53
  [2]张诸.中医内科学,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3

上一篇:多排螺旋CT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慢性肾脏病贫血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