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临床研究
摘 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早期脱位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线方法进行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评价。结果:80例病例中有4例在术后3~10 d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有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等,正确处理能够有效预防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防治措施
现代社会中,由于骨质疏松等各种原因造成的骨折病例日益增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而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病仅次于假体松动,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1]。为了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对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2005年8月~2010年5月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作回顾性研究,采用X线评价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自2005年8月~2010年5月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早期脱位作回顾性研究,共有实施全髋及半髋置换术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0~89岁,平均65岁。术前诊断分别为股骨颈关节囊内骨折6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2例,强直性关节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例。
1.2 手术方法:手术过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采用硬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90°位,消毒铺巾以股骨大粗隆为中点作弧形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后屈髋内旋髋关节,缝合结扎和切断外旋肌群,暴露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将关节囊切除后即暴露髋关节,术毕缝合外旋肌群和阔筋膜张肌。术后护理:以两下肢问垫以枕头将术侧肢体置外展位,髋关节松解较多的极少数患者作患肢皮肤牵引2周。
2 结果
通过X线拍片评价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发现80例患者中有4例早期出现髋关节脱位现象,发生率为5%。而通过诊断分析脱位原因,发现4例病例分别为术后活动过度、髋臼位置不良和大粗隆骨折原因导致。
再次治疗方案如下,对其中2例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的患者在徒手或麻醉下手法牵引和复位,成功后返回病房作下肢外展位皮牵引3周;对其中1例股骨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松动即作切开复位和钢丝内固定;而另1例髋臼前倾角度过小者则重置髋臼前倾角l5°。
3 讨论
3.1 术后脱位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术后4~5周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称之为早期脱位。一般来说,早期脱位发生在术后4~5周内,而晚期脱位则多在2~3年后,并且易复发,多伴有骨折[2]。研究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高达27%左右,多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3.2 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并非单一的,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和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入路选择相关,也和人工关节的材料、结构、固定器材、术后处理和护理正确与否等密切相关。此外,还有研究从患者角度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表明有些患者的全身情况或髋关节解剖条件太差,肌肉神经性病变(如中风后遗症、脑脊膜膨出、髋凹发育不良、髋关节解剖异常等)给手术操作及手术后护理带来难度,从而导致术后早期脱位的产生。
3.3 积极预防术后脱位:实施过程:首先,术前必须仔细分析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其次,术中仔细检查假体的位置,必要时术中拍X线片以确认假体的准确位置,软组织松解不宜过度,如发现关节松弛,可适当选用颈干角小而颈长的假体;此外,术后要采用正确的手段进行护理[3]。
3.4 早期脱位的处理:一旦早期脱位并发症发生,应尽早复位。对于X线表明假体位置合适的患者,应争取手法复位,其成功率可达63%~83%,复位后必须经X线证实并用皮肤牵引或“丁”字鞋固定3~6周。
总而言之,术后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常见并发症,术后脱位引起的手术失败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4 参考文献
[1] Etienne G,Mont MA,Ragl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traumaf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Instr Course Lect,2004,53(1):67.
[2] Money ility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Orthop Clin North Am,1992,23(2):237.
[3] Masonis JL,Bourne RB,Suical or function and total hip arthreplasty disloc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405(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