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小切口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120例。结果: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伤口不需缝合,术后1~3 d出院。结论:微创技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观美、费用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疝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为1%~2%,通常需要手术治疗[1]。万源市中医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微创技术行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0例,其中男87例,女33例,年龄1~12岁,平均6.5岁。左侧35例,右侧69例,双侧16例。本组病例均为可复性斜疝,无复发疝及嵌顿疝。术前行血常规,血液分析,胸片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禁食水,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和鲁米那钠,取平卧位,65例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55例为静脉持续泵入氯胺酮和丙泊酚行复合麻醉。均采用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选择患侧皮下环斜切口0.5~1 cm左右或者用小指经同侧阴囊或大阴唇触到外环口后,直接在外环口体表做一长约1.0 cm切口。切开皮肤,电凝止血,打开皮下组织到腹外斜肌腱膜层,用血管钳垂直向深层分离,用血管钳撑开外环口,提出睾提肌,钝性分离睾提肌肌纤维,显露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前方找到灰白色的疝囊,提出疝囊仔细地分离精索至内环口处,游离疝囊时避免损伤输精管。切开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游离疝囊至可见腹膜外脂肪,7号线缝扎疝囊颈部,切除多余疝囊壁,牵拉术侧睾丸使其恢复到原位,查术野无活动出血,间断缝合提睾肌及皮下组织,切口用5~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外用多抹棒涂抹切口。术后避免做腹压增加的活动,预防性口服抗生素2 d。
2 结果
全组患者12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一般30~60 min,麻醉清醒后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4天各换药一次,不拆线,住院时间1~3 d。术后阴囊血肿6例,未做特殊处理,自然消退。随访时间1个月~1年,腹部瘢痕不明显,全组病例无复发。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合不全,腹压增高等诱因所致。男女比例为15:1,发病部位左侧25%,右侧60%[2]。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因患儿的腹壁肌肉无明显薄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腹股沟肌肉的发育,可逐渐加强腹壁强度。故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可获满意的效果,不需施行修补术[3]。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传统腹股沟切口,长约4~5 cm,故损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疤痕明显,术中容易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等,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目前随着整个医学模式的进步,微创概念的形成,小儿疝气微创手术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创口小、切口位于下腹部,只有0.5~1.0 cm大小、位置隐蔽,术后疤痕小,符合现代美学、微创外科的特点。创伤轻,由于不切开腹股沟管,不广泛游离精索,保持了腹股沟管局部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过多分离造成的神经、输精管及精索的损伤,降低了术后阴囊水肿或血肿的发生,术毕采用了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关闭切口,外用多抹棒涂抹创面,避免了术后换药及拆线所带来的痛苦。因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术后伤口仅有轻微疼痛,故住院时间只需要2~3 d,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在小儿疝手术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观美、费用低等特点,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8.
[2] 李 正,王慧贞.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7.
[3] 陈晓泉,郑志刚,林 丰,等.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2):106.上一篇:55例川崎病临床治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