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治疗小儿腹泻的办法。方法:对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针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诊治,在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微生态疗法,对其进行有效治疗。结果:98例患儿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治愈出院。结论:在临床上,医生需要认真的根据患者的便情诊断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尽量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治疗;综述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多种因素均能引起该疾病,不仅是医学界更是世界性的卫生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腹泻病的控制列入全球的战略性问题。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根据临床特点、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多选择微生态疗法、大量补充微量元素[1-2]。2009年12月~2011年11月对收治的9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1~6岁,不大于1岁的有87例,1岁以上的为11例。患者病情紧急,腹泻频繁,高达10~15次/d,且大便普遍出现稀水蛋花状,期间有85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还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体温维持在38.0~39.0℃,部分患儿还出现了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该组患儿中,腹泻时间在1 d内的有16例,在1~2 d的患者有23例,3~4 d的患者为51例,5~7 d的有8例。且所有患者均未选择抗生素。
1.2 治疗方法: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就其临床特点进行诊治,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可以适当的给以利韦巴林以抗病毒,对出现呕吐、发烧的患者静脉推注补充液体,以平衡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状态,对呕吐严重患者,同时选择蒙脱石散以保护胃黏膜,平均年龄在1岁以下的患儿,控制药用计量在1/3以内,1~3岁的患者则使用半包左右,3岁以上患儿可以使用1包左右。每天服3次左右,在服用后2 h可以选择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三联菌片,以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的含量为0.5 g/片,且内含长双歧杆菌0.5亿个左右。
药量与服用:不到1岁的患儿,1片/次,3次/d;1~5岁的患儿,2片/次,3次/d;此外还需补充额外的锌元素,5个月以上的患儿可以20 mg/d进行,不足5月患者则是10 mg/d,同时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适当的喂米汤。
1.3 主要的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24~48 h后大便次数显著降低为2次以内,并且恢复正常排便,此外全身症状消失;有效:经治疗48 h以上,72 h以内,大便性状次数均降低且量增多,全身症状减轻,并未出现恶化,得到基本改善。
2 结果
本组数据显示,显效75例,有效12例,无11例,总体有效率为88.8%。
3 讨论
小儿病中常见的一种是腹泻,儿童患者多是由于胃酸分泌减少,酸度明显降低,导致免疫力降低,肠道微生态紊乱,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在临床上,主要根据患儿腹泻的几个临床特点以及大便性状进行诊断并治疗,若患者出现黏液脓血状便则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的,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还需对便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实验,准确的掌握致病菌的信息,减少药物浪费,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一旦出现抗生素滥用,后果不堪设想,患儿痛苦加大,治疗效果降低,本身产生不良作用等,对体内的微生物环境造成勒破坏,引起体内菌群紊乱,降低免疫力,导致重复感染。因此在临床上,医生需要认真的根据患者的便情诊断患者的感染情况,尽量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就本组98例患者资料中的临床特点,大便情况,以及仪器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均非侵袭性的细菌感染引起,所以无需选择抗生素,转而选择一些药性中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选择微生态疗法、补锌疗法、饮食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就本院的药物治疗情况,思密达作为一种较为天然,毒性小的铝和镁硅酸盐,能强有效的抑制消化道内各种病毒产生的病菌、毒素、气体等,并能够进行很好的固定,降低病菌的致病性。与此同时,它还能够对消化道进行保护,能够收敛止泻、抑制病菌,能提高黏膜的防御功能。本组病患中,对出现严重呕吐症状患者进行思密达的肠道给药,能够有效的避免小儿腹泻导致的强烈消化道反应,能有效的对症治疗。
当前,国内逐渐开始重视微生态疗法,并将其运用到小儿腹泻治疗中,得到了良好的实施,能补充患儿肠道正常的群落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抑制了肠道内治病菌的繁殖,进而提高了腹泻的治愈率,金双歧中的有效成分是长双歧杆菌活菌,且还含义有益于人体的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能直接的补充正常环境中的菌数,调整内环境平衡,抑制、清楚有害菌群,本组患儿行思密达联合金双歧口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提高腹泻治疗水平,纠正抗生素滥用具有重大意义。
对本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特点进行诊治,在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微生态疗法,得到了良好的实施。能补充患儿肠道正常的群落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勒肠道内治病菌的繁殖,同时使用金双岐来调解肠道菌群。通过临床治疗发现,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
4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5.
[2] 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