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68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6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运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3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快,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消化道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其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之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正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病已经成为了消化内科的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展成为食管和食管腺癌,因此,应对此病提高重视,对其临床诊治方法进行充分研究,以期帮助广大患者解除病患。2005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8例,均采用左金丸合四逆散配合西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19~65岁,平均45.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8年。病情轻度16例,中度48例,重度4例。
1.2 诊断标准[1]: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①有反流症状;②胃镜检查有反流性食道炎的表现;③食道过度酸反流的客观证据。当患者出现有典型的上腹部灼痛和反酸等症状时,即可作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内镜检查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又可排除因其他原因造成的食管病变,本病诊断即可成立。
1.3 治疗方法
1.4 评定标准:依据我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胃脘痛等其他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炎性反应消失,食管胃黏膜修复,胃及食管无反流液;好转:胃脘痛减轻,胃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以及糜烂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反流液较少;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情况加剧,胃镜检查反流液无减少,炎性反应无改变。
2 结果
治愈33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多发性和难治性疾病,是指胃及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出现的烧心、反酸、吞咽不利或有食物溢出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甚至会造成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的疾病。
在我国中医学中并没有胃食管反流病这个称谓,一般依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反胃”、“上腹部灼痛”、“胃脘痛”等病范畴。该病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胃气不降,聚湿生痰,阻碍气机所致。中药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药方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吴茱萸则起到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二药合用能够达到止呕的效果;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而枳实则可行气散结,此二药同用可使清升浊降,气机通利;陈皮可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白芍可平抑肝阳,柔肝止痛;香附能疏肝理气;甘草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方中诸药合用,共同起到了疏肝柔肝,通调气机,降胃浊的效果。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具有抗消化性溃疡的功效;柴胡和甘草共用具有抗消化性溃疡以及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功效;白芍、香附共用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功效;甘草和陈皮则能够促进胃液的正常分泌,起到抵抗病理性胃液分泌增多的功效[3]。诸药合用能够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并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在于保护胃食管黏膜屏障和防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食管反流,西药治以吗丁啉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起到加速胃排空的作用;配以西米替丁可以起到抑制胃酸的形成、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的作用;配以阿莫西林则能够达到抗菌消炎、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综上所述,运用左金丸合四逆散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较快,并且疗效巩固,没有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3]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版社,1995:34.下一篇:肢体骨肉瘤保肢32例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