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方法:设计糖尿病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60例患者,在院观察期间,入院后第2天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四项等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做总结统计。结果:两组人群在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数据的监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发生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临床观察;糖尿病;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当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时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临床上,建议医师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当常规检查血脂四项,如若发现存在血脂的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脂代谢异常通常可以先于高血糖症状出现,但更多的则是作为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中的一部分[1]。文章将对于糖尿病与血脂变化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存在哪种联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1~68岁,平均(59.2±6.7)岁。临床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均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再设对照组为健康者共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2~70岁,平均(60.1±8.2)岁。检查血糖正常,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之外的身体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空腹8 h后,在院观察期间,入院后第2天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四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做总结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空腹抽取血液样本,观察两组人群的空腹血糖及血脂四项的相关情况,结果见表1。观察组的血脂四项均有明显升高(P<0.05),保护性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数据比较情况(,mmol/L)
组别 | 例数 | 空腹血糖 | 高密度 | 低密度 | 三酰甘油 | 总胆固醇 |
观察组 | 60 | 7.1±2.4 | 0.9±0.6 | 3.0±1.9 | 1.7±0.6 | 5.6±1.7 |
对照组 | 60 | 5.6±1.0 | 1.3±0.7 | 2.5±1.0 | 1.2±0.4 | 4.6±0.9 |
t值 |
| 3.62 | -2.37 | 1.98 | 2.01 | 2.35 |
P值 |
| <0.01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糖尿病事件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新指南中已将糖尿病列入心血管临床疾病的等危症,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历来被认为是具有极高危险性的。有报道指出,高脂血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目前临床治疗中调脂治疗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为主要奋斗目标,而适当地提高保护性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这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大帮助。关于糖尿病血脂异常机制的研究有许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机制,专家们多认为是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导致不良临床终点的主要指标,高胆固醇血症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确切的不良作用[2]。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而糖代谢紊乱又会引起脂代谢异常,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同时高脂血症又会由于脂毒性因素促进脂肪的堆积,使胰岛素抵抗加剧,从而恶性循环。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高脂血症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机体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促使糖尿病慢性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在糖尿病中,低密度脂蛋白是心血管意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富含三酰甘油升高也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发生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4 参考文献
[1] 谢 扬,李肖莉,饶邦复.血脂异常的药物调脂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8):67.
[2] 潘英利,米古丽.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