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宫颈炎患者126例,采用微波治疗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为85.2%,宫颈糜烂程度越轻,疗效越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可靠且疗效较高的方法。
关键词:宫颈炎;慢性;治疗;临床疗效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并伴有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而且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故及早治疗慢性宫颈炎极为重要。江苏省金坛市中医院于2009年1月~2009年3月采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126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治疗慢性宫颈炎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09年3月采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126例。年龄22~67岁。其中轻度糜烂62例,中度糜烂45例,重度糜烂19例;单纯性糜烂93例,伴纳氏囊肿23例,伴宫颈息肉10例。纳入标准:①确诊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腺囊肿;②临床症状:白带增多,异味,血性白带及接触出血;③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排除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④阴道分泌物检查无念珠菌、滴虫及淋球菌感染;⑤同意进行微波治疗。排除标准: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经期妇女;②盆腔检查有急性、亚急性炎性反应;③严重的心、脑、肺及肝肾功能异常、未控制的糖尿病等;④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
1.2 治疗方法:将选取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26例于月经干净后3~7 d,应用eco-1000双模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患者取膀胧截石位,用窥器充分暴露宫颈,用5%碘伏溶液消毒阴道及宫颈,擦净阴道宫颈分泌物及黏液。将微波治疗仪预热后,调节输出功率至60~65 W,将微波辐射电极与宫颈糜烂面直接接触,启动开关,从宫颈外口内0.5 cm处开始,由内向外顺时针缓慢移动探头,探头应超过糜烂面2 mm,每点凝固约2~4 s,以病变组织变白为度。有息肉着用针状探头对息肉根部或蒂部灼治,息肉脱落送病理检查。有纳氏囊肿者用针状探头插入囊肿内,爆破黏液流出。术中患者多感觉微热,无疼痛,术后保持会阴清洁,2个月内禁止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
1.3 疗效判定:3个月后,进行复查并进行疗效判定,判定标准如下:治愈:复查糜烂面完全愈合,宫颈光滑,无自觉症状;有效:复查时自觉症状减轻,糜烂面大部分愈合,有新生上皮岛,仍需第二次治疗;无效:治疗后无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错,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个月后复查发现,126例中痊愈88例(69.8%),有效32例(25.4%),总有效率为95.2%。说明eco-1000双模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就糜烂程度分级来说,对轻度、中度患者疗效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126例患者宫颈糜烂面治疗后6周愈合情况[例(%)]
糜烂程度分级 | 痊愈 | 有效 | 无效 | 合计 |
轻度 | 62(100) | 0(0) | 0(0) | 62 |
中度 | 22(48.9) | 20(44.4) | 3(6.7) | 45 |
重度 | 4(21.1) | 12(63.2) | 3(15.7) | 19 |
合计 | 88(69.8) | 32(25.4) | 6(4.8) | 126 |
3 讨论
3.1 慢性宫颈炎治疗的必要性:慢性宫颈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很高,多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操作损伤子宫颈局部,经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宫颈抗炎功能损伤并破坏宫颈上皮的完整性。慢性宫颈炎可并发盆腔炎性疾病、不良妊娠结局,并与宫颈化生、非典型性增生以及宫颈癌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宫颈癌发病数和死亡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3,近10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并有年轻化趋势[1-2]。因此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不仅可以防范宫颈癌的发生,对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SKH光能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使用eco-1000双模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本研究发现其一次治疗有效率高,达到95.2%,宫颈糜烂程度越轻,疗效越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微波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有确切疗效;微波探头与组织直接接触,微波定向发射,不易损伤周围组织;术中基本不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且无烟尘、无刺激气味,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掌握,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微波治疗仪是一种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可靠且疗效较高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1] Richard L,Sweet enigmatic cervix[J].Dermatologic clinics,2009,16(4):739.
[2] 赖日权,张小庄.宫颈/阴道组织与细胞病理学诊断[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