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3例。对照组患者行前入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后入路巨大补片加强腹膜囊无张力修补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前入路相比,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较好,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创伤小、恢复快,修补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前入路;后入路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通常分为前入路手术和后入路手术,所谓前入路手术是指按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打开腹股沟管游离精索进行手术,后入路手术是指不打开腹股沟管,不强调游离精索,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1]。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比较两种手术的修补效果,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中医院对106例腹股沟疝进行了前入路和后入路的比较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疝病例,排除具有会影响疝复发的基础疾病的患者,按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腹横盘膜的坚实程度和腹股沟管后壁的完整性分型:Ⅱ型23例(21.7%),Ⅲ型36例(34.0%),Ⅳ型47例(44.3%)。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男52例,女1例,年龄16~87岁,平均65.3岁,腹股沟斜疝25例,腹股沟直疝28例;对照组53例,男53例,年龄12~88岁,平均66.4岁,腹股沟斜疝24例,腹股沟直疝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前入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具体操作为:采用腹股沟中点韧带上2 cm至耻骨结节上方1 cm斜切口,提起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向下至腹股沟韧带,上至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联合腱。将补片放置于腹股沟管后壁,缝合固定补片于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联合腱,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筋膜,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口至食指尖大小,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行后入路补片加强腹膜囊无张力修补术,具体操作为:取耻骨结节上方约5 cm横行切口,长5~8 cm,进入腹膜前间隙,在疝囊处理疝,疝囊在分离腹膜前间隙后即与腹横筋膜分离,放置补片,使覆盖耻骨肌孔外2 cm,固定补片于耻骨梳韧带即耻骨结节,缝合切口[2]。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7,P<0.05)。随访15个月,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1.3%,两组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 | 53 | 49.8±4.5 | 6.53±1.2 |
对照组 | 53 | 51.5±4.1 | 6.98±1.0 |
t值 |
| 2.03 | 2.10 |
P值 |
| <0.05 | <0.05 |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常见的包括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会因为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不同,但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与前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较,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①切口小,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时间快,复发率较低;②手术中能够充分显露整个耻骨肌孔,有利于全面修复;③并发症少,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④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手术成功率较高[3]。
在本案例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较前入路相比,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较好,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创伤小、恢复快,修补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赵象文,汤治平,梁志成,等.腹股沟疝前、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0,50(4):56.
[2] 吕国庆,李 亮,隋 梁.腹股沟疝前入路与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1,22(2):26.
[3] 魏建彬,丁俊理,张焕长.前后两种入路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中外健康文摘,2011,8(8):62.
上一篇:绝经后阴道出血202例分析
热门论文
- 前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观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体
-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34例治疗体
- 无张力补片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 急性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发展效果
-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治疗体
- 浅析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258例疗效观察及并发
- 临床路径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中的应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 65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 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斜疝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 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修补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
- 贝朗补片治疗腹股沟疝68例的疗效观察
- 永嘉地区腹股沟疝患病率及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26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