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液状态比较,中西医结合组较西医组疗效显著。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状态。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指因肺组织、肺动脉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右心室增大以及右心衰竭的一组继发性心脏病。本文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肺心病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观察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被确诊为肺心病的患者160例,诊断标准以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为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100例,西医组60例。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西医组主要使用强心、解痉、利尿、祛痰、呼吸兴奋剂以及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并吸氧。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以辛甘化阳法组方进行治疗。
1.2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心率以及是否有咳嗽、发绀、呼吸困难、心悸、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症状;辅助检查与检验,包括肝肾功能、基本血尿便常规检查、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电解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压等,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状态。疗效标准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经过1周的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 病例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中西医结合组 | 100 | 45 | 50 | 5 | 95 |
西医组 | 60 | 20 | 25 | 15 | 76.1 |
在中医学上,肺心病属于 “心悸”、“痰饮”、“喘症”、“水肿”等范畴,是以心肺亏虚为本,水饮痰瘀为标的病症。其晚期的主要表现是气血不足,喘、气促、累是其在心和肺的主要表现,腹胀、纳差是其在脾的主要表现,尿少、水肿是其在肾的主要表现。辛甘化阳法组方具胡温阳益气之效,配方中桂枝、川芎、红花能活血化瘀,可推动心脏之阳气;黄芪与白术可补肺脾的阳气不足,葶苈子、茯苓、猪苓、益母草可助肺肾通调水道,化痰利湿。诸药合用,不仅可推动心脏阳气,还可化瘀利湿,再结合西医的辩证治疗,因此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唐祖利,魏青,邵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5例[J].国医论坛.2005,20(1):37.
[2]李建民,唐祖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0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0,25(4):27.
上一篇:重型颅脑损伤36例心电图分析
热门论文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总结
- 参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
- 4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38例临床分析
- 中西医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的方式研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4
- 酚妥拉明联合尼可刹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顽
- 小儿慢性支气管肺炎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 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中药治疗分析
- 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8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