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根据社会需求提高临床医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2 09:50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不再是一个保险箱的职业,经济大潮同样将医学生推向社会和市场。在当前形势下,医学生供大于求,社会医患矛盾加剧、医生社会地位的下降、国家、地方有关政策的调整等使得社会以及人民大众对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社会需求为基点,研究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对策,使之具有持续的、良好的职业竞争力。

 

  虽然我国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教育具有共性,同时又具有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毕竟医乃人学、医乃仁学,医学的神圣性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大学扩招使得医学生供应大于需求,同时医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其就业能力。另外,社会医患矛盾加剧、医生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国家、地方有关政策的调整等,使即将就业的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和个人职业前景抱有悲观思想,缺乏职业竞争力,医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临床医学专业及其工作的特殊性

 

  1.课业负担繁重,人才培养周期长

 

  医学课程系统学习时间长,国内一般为五年制,某些高等医学院校学制为6-8年,2015年实施新规,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需要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为期3年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本科,这无疑是延长了人才培养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多、难度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庞大而复杂。

 

  2.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工作性质的神圣性

 

  医疗工作是门理性、成熟而又充满同情心的职业,其服务对象是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有机体;人有不同的需要,诸如生理的需要、健康的需要、情感精神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等。在临床工作中考虑问题完全个体化,从而才可能得到一个更合乎客观事实的结论。

 

  3.毕业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招工难

 

  大多数毕业生都向往医疗设备完善、等级较高的大中城市的医院,而不愿去一般的市县级医院、卫生所等,造成毕业生就业分布不平衡。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因此当前出现医学大学生找工作难,同时也伴随着用人单位招工难现象。

 

  二、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特殊性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终将被推向市场,参与社会的公平竞争,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就是对其能力的试金石。因此,医学生了解新形势下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新标准才能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精神境界高远,优秀的道德素质

 

  从事一线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遵纪守法,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意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人文关怀充分

 

  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寄予较高的期待和信任,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具有依法行医观念,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医者,父母也,注重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充分考虑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时时处处关心体贴同情患者的思想感情。不但要学习研究人的生物学属性,还要学习研究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

 

  3.卓越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医学人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的职场中取得领先优势,它主要指的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探索、不断创新等多种智力因素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三、临床医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因分析

 

  1.供求关系矛盾

 

  首先,毕业生人数激增,加大了就业压力,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不平衡也导致了医学生严重的就业选择偏差,千方百计想挤入经济发达地区、大医院,而不愿到缺医少药的欠发达地区、中小医院就业。其次,许多毕业生好高骛远,手高眼低,对工作条件和薪酬水平有较高期望,造成就业视野不开阔,使之在面对机会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2.医学生少有职业理想,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展望与自信

 

  不少医学生很少有职业理想,总觉得那是毕业前找工作才面对的事情。加之对就业形势缺乏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使得医学生们只是觉得就业越来越难,对前途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但如何明确目标,坚定职业理想,应对就业难的问题,没有长远的设想和打算,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3.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较差,知识面狭窄

 

  医学生课业繁重,平时只知道埋头读死书,死读书,而忽略了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不强,缺乏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医科院校的就业指导在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仅对于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需求信息、择业技巧等方面泛泛而谈,缺乏对个体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医学生的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就业指导的全程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有待提高。

 

  四、基于社会需求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把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许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倾向于去大城市、大医院,形成大城市多人竞争一个职位,而乡镇、农村医院无人问津的局面。当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时,会造成就业意向选择的困惑,影响自己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进一步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这种失衡的状态不仅给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医学生自身的发展,从而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得自己走向完善。因此,医学高校应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帮助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精神,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放眼西部、基层以及部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和成长。

 

  2.加强责任意识培养,培养敬业爱业精神

 

  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医生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敬畏这份事业,敬畏自己的岗位,这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因此,作为大学生,从心底里把服务基层民众的健康工作当作自己事业的核心部分而给予高度重视,培养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才能够把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认清方向。

 

  3.提高工作能力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医学是以促进对人的身心健康为服务内容,医学的宗旨就是要培育医术精湛和医术高尚的医学生。所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人才,并且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临床技能操作。医学是一项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合格的医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较高的临床实践操作水平。临床技能是每一位医生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能。因此医学生必须重视临床技能操作,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辛劳动,丰富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经验。

 

  (3)开拓创新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医学理论、技术及新药物的发明,都需要医生不断创新,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也要求医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医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要用超前意识和战略发展眼光去观察、思索。

 

  4.增强社会适应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其高低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人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临床医师的职业性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他也必须具备多种社会生存能力。

 

  (1)虚心学习,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能够影响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状况、生活的愉悦度。因此,一个人只有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了解和熟悉工作特点和规律,主动关心和收集有关信息,恰当处理、以及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在与人交往中,心理相容,胸怀宽阔,做有远大理想、开朗、豁达,对人谦让的人,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2)沟通能力。语言交流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临床工作需要与护理人员及其他各科室人员发生联系,医生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使其主动配合完成诊疗活动。并且,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频繁,医患间的沟通对于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医疗知识、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家庭情况、提高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3)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每个临床医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首先要学会欣赏他人,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学习这些品质,充分认识到团队的效率在于每个成员配合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来自于团队成员的的互相欣赏和熟悉。其次要包容团队成员。对待团队中其他成员时一定要抱着宽容的心态,讨论问题的时候对事不对人。三要具备全局观念。个人要有整体、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5.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一方面从低年级开始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及早树立目标,合理规划职业蓝图,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对高年级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和法规;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应对就业阻碍。

 

  总之,树立医疗为人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注重社会需求是与新的医学模式理论相吻合的,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条件。新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对自己的成才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具备社会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自强不息,努力拼博,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作者:龚雪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 20166

上一篇:分析临床医学医患沟通的现状

下一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