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郑泽荣,黄敏,刘晖,陈建强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和神经营养剂的使用,大面积脑梗死时降颅压及对症处理)和合并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予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第2疗程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e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并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第1疗程结束后,2组的ess、adl积分值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2组的ess、adl积分值和增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疗程结束后,2组的ess、adl积分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2组的ess、adl积分值和增分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单用苦碟子。
【关键词】 依达拉奉/治疗应用;苦碟子/治疗应用;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神经功能/药物作用;日常生活能力/药物作用
急性脑梗死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有研究表明[1],急性脑梗死在发病3h内可用血栓溶解剂打通阻塞的血管使病情快速恢复,而单一的药物不能有效地阻断其缺血级联反应。因此,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并与单用苦碟子治疗的46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2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的诊断标准。
1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在24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②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颅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排除出血性卒中;③伴有明确的肢体瘫痪(肌力ⅳ级及以下);④年龄在30~75岁之间;⑤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0~40分。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②有明显出血倾向或血小板≤8×109/l;③血压>180/120 mmhg且经治疗持续不降;④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⑤一过性脑缺血发作;⑥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⑦合并妊娠;⑧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3],评分<10分;⑨过敏体质。
12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2~75岁,平均(613±106)岁;ess评分:轻度(10~15分)9例,中度(16~30分)24例,重度(31~45分)13例;梗死部位:单侧基底节21例,双侧基底节12例,脑叶5例,脑干4例,小脑4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1~75岁,平均(621±113)岁;ess评分:轻度(10~15分)10例,中度(16~30分)25例,重度(31~45分)11例;梗死部位:单侧基底节20例,双侧基底节14 例,脑叶6例,脑干3例,小脑3例。2组年龄、性别、ess评分、梗死部位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和神经营养剂的使用,大面积脑梗死时降颅压及对症处理),合并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给予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由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0309)30mg加入生理盐水(ns)100 ml静脉滴注,2次/d,苦碟子注射液(由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70302)40 ml加入50g/l葡萄糖(gs)或ns 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间歇3d后再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观察时间为开始治疗至第2疗程结束,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第2疗程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ess评分,adl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3]。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头颅ct。随时记录不良反应。
15疗效评价参照ess评分标准及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以ess和adl评分增分率判断疗效。计算方法:增分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疗前积分)×100%。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ess积分变化和增分率比较表1结果显示:第1疗程后,2组ess积分值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2组的ess积分值和增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疗程后,2组的ess积分值改善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2组的ess积分值和增分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积分变化和增分率比较表2结果显示:第1疗程后,2组的adl积分值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2组的adl积分值和增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疗程后,2组的adl积分值改善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2组的adl积分值和增分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12组治疗前后ess积分变化和增分率的比较(表22组治疗前后adl积分变化和增分率的比较
23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对照组2 例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肌酐、尿素氮升高,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治疗组1 例、对照组2 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对照组1 例出现皮疹,未经减药自行缓解;2组均无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脑损伤机制参与其病理发展过程,而自由基在缺血后的脑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血管突发闭塞引起其支配区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组织进入缺血状态,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自由基可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通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而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形态学研究表明[4],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死亡以凋亡为主,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神经胶质细胞也会死亡,半暗带逐渐发展成为梗死区。结构完整的神经细胞若持续缺血、缺氧致钙超载,可促发和加剧继发性脑缺血损害。 因此早期的脑保护极其重要,保护半暗带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元功能,增加缺血部位的血流供应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环节。其治疗关键在于改善缺血脑组织供血、供氧,保护脑细胞不进一步受损。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表明,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此外,该药不影响凝血机制,对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等系统不发生作用,因此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5-6]。
苦碟子制剂系单方抱茎苦买菜提取精制而成的纯天然药物注射液[7],主要成份为腺苷、总黄酮。 研究发现总黄酮具有扩张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及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而腺嘌呤核苷参与大脑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本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在ess、adl 等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用苦碟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国.脑梗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 :37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杨政,吴玉林.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11.
[5]刘秀坤. 治疗急性脑梗死药依达拉奉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5):314.
[6]娄晓辉,王朝辉,黄容,等. 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外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杂志,2006,9 (1):56.
[7]王健.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2 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学报,2002,8(11):664.
上一篇:天人相应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下一篇:阳虚体质人群的健康评测特点分析
热门论文
- 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研究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研究
- 注射用丹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
-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 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 依达拉奉用于脑梗死治疗的临床观察
-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问题
- 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 神经调节素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COX2表达的影响
- 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 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 老老年人群急性脑心联合梗死的文献综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