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全身炎症反
作者:张宏业,邓庆平,蔡桦杨,罗翌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的患者80例,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气虚组、血瘀组、气虚血瘀组和对照组各20例。各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使用脑保护剂、控制血压和血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气虚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血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气虚血瘀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4组均以7d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炎症介质tnfa、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气虚组、血瘀组、气虚血瘀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组、血瘀组分别与气虚血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减少il6的释放,改善炎症反应,提示运用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并发症;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性/中西医结合疗法;肿瘤坏死因子-α/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益气活血法
近年的研究[1]表明,脑卒中后存在继发性脑损害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mods的主要发病基础,在两者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可能阻断其向mods转化,从而减少mods的发生。我们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患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急性(发病24h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中有关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同时符合1991年美国胸科医生学会和危重医学学会(accp/sccm)制定的sirs的诊断标准[3],即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的临床表现: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min;③呼吸>20/min或paco2<43kpa;④白细胞总数>12×109/l或<4×109/l,或中性杆状核细胞>010,但应排除可以引起上述急性异常改变的其他原因(如化疗等)。
11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1994年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3]辨证为气虚、血瘀、气虚血瘀型。证候诊断得分≥7分为该证候诊断成立;7~14分为轻度;15~22分为中度;≥23分为重度。
113排除标准①所有发病前2周内有感染病史者;②既往存在心、肝、肾等脏器慢性功能不全病史者;③既往有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且半年内曾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④预计生存期小于7d者;⑤依从性差,不能按要求接受治疗者,未按规定用药或用药不满疗程者。
12一般资料纳入病例均为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患者,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52~93岁,平均72岁。全部病例分为气虚组、血瘀组、气虚血瘀组和对照组各20例,各组基线资料见表1。4组年龄、性别和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各组基线资料比较
13治疗方法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使用脑保护剂、控制血压和血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气虚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 ml加入生理盐水(ns)100 ml中静脉滴注,血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 ml加入ns 100 ml中静脉滴注,气虚血瘀组则以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各组均为每天1次,连续治疗7d。
14观察指标主要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方法:各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第7天分别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血样离心后取上清液,-20℃冰箱冻存待用。采用mk3自动化酶标仪检测,试剂盒由法国dialone公司监制并提供包被抗体、标准品、生物素二抗、酶标和底物,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见表2。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在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气虚组、血瘀组、气虚血瘀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组、血瘀组分别与气虚血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2各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变化比较(x±s)
3讨论
目前认为,卒中后不仅脑局部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过度表达,而且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可造成炎症级联反应,诱发sirs,从而导致mods[1]。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的机制仍不明确,探讨炎症反应激活的早期过程和早期阻断炎症反应的激活已成为干预mods炎症反应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所观察的炎症介质tnfα、il6均为促炎介质,在sirs中tnfα具有核心作用,是导致炎性介质级联反应的始发因子。il6升高较tnfα延迟,两者呈平行升高。tnfα、il6水平在sir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5]。
黄芪具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6],动物实验发现,黄芪注射液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抑制tnfα的过度释放,减轻炎症反应[7]。血必净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是从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中药中提取的红花黄色素a、川芎嗪、丹参素、阿魏酸、芍药苷、原儿茶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红花黄色素a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阿魏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川芎嗪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管通透性,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丹参素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清除氧自由基,调节免疫等作用;芍药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栓素a/前列腺素i的平衡[8]。实验证明血必净注射液对tnfα等失控性释放有高效阻断作用[9]。
本观察结果发现,经治疗后各组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气虚组、血瘀组、气虚血瘀组各项指标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而气虚血瘀组下降幅度又较气虚组、血瘀组显著(p<005),提示单纯采用益气法或活血法对炎症介质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益气活血法合用能更有效地降低tnfα、il6水平,因此,运用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irs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显巍,吴珊,任骏.卒中后的全身炎症反应[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7):537.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208.
[4]bone r c,balk r a,cem f b,et accp/sccm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j].chest,1992,101(6):1644.
[5]刘岚,郑玉强,景春梅.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内毒素水平与il6、il10、tnfα及pct的动态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5):297.
[6]熊凡,熊伟,孙静.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2):20.
[7]于大猛.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tnfα、pmn吞噬功能及胸腺指数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33.
[8]石莹,王晓勇.血必净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497.
[9]张畔,曹书华,崔克亮,等.血必净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单核细胞hladr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1):21.
热门论文
- 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全身炎症反
- 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 血必净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炎性反应细胞
- 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护理
-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问题
- 脑卒中后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
- 成人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析
- 针刀配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观察
- 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