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布时间:2015-07-04 09:4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过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异常增高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在哮喘发病中发现不少哮喘患者发作时与情绪变化、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越紧张的患者发病越明显,呈增高趋势,症状也较重;反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患者发病率比较低,病情也相对较轻。因此在哮喘患者治疗和护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病人87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病情的控制、预防、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10~77岁,平均年龄53岁,在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护理措施
2.1入院时患者刚入院时病情一般较重,哮喘发作、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不安,这时首先要迅速的有条不紊的对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技术操作要熟练。在治疗的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尽量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患者刚入院顾虑重重,担心治疗效果不佳,惧怕检查,此时我们应细心观察逐个解释,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当哮喘状态有所缓解时,要询问患者发作的原因,帮助患者解除不快的心理因素,尽快使患者心情开朗,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
2.2住院中这是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阶段,此类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我们可以随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思想状况大致有如下情况:当哮喘发作症状不能很快缓解时,发作间隔时间较短时,患者往往产生恐惧感,对治疗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消极;有些有知识的患者,经常借来医学书籍,查阅与自己疾病有关的章节,了解了一些药物的作用,导致情绪低落、心情烦闷,哮喘容易发作;有些患者哮喘发作有一定时间性,每天到一定时间就精神紧张,害怕发作,高度紧张的情绪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造成支气管收缩,哮喘发作。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因人而异,注重自己的言行,防止不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对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误解而使患者情绪波动。经常发现发作先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病情。

而且我们要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谈话内容,做好对患者的解释工作,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患者,应加强对其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哮喘的诱因、治疗和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同时动员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关心患者,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接受治疗,缩短病程,尽早出院。
2.3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皮毛,尽量避免感冒,在流感季节少去公共场所,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加强锻炼,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活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总之,应让患者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坚持合理用药,增强体质,使哮喘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使全球大多数人受其困扰,还有更多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准确治疗。哮喘持续状态不处理,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对病例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及时解痉平喘,防止并发症。
3.1加强心理护理的意义医护人员对病人热情关心,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鼓励和解释,说明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对哮喘发作的影响,通过美好语言、和蔼的态度以及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理状态得以松弛,主动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病人要关心体贴,治疗护理须及时精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使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一种密切合作的医护关系。
3.2加强健康教育的意义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病人(或)监护人进行谈心、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种种疑惑和错误的认识,纠正错误的做法,对他们给予耐心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我们发挥多元文化、角色的功能,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融洽护患关系;激发医护人员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哮喘健康教育使病人及护士都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使病人真正得到了全面的身心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4小结
引起哮喘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原因很多,既可来自疾病本身,也可来自社会、家庭等人文因素,这些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样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具有不同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后果。哮喘发作时患者不但承受着肉体的痛苦,还承受着社会、家庭、经济等多方面的心理负担。因此应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其进行沟通,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心情舒畅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起到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使患者早日康复。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体质特点调查分析

下一篇: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70和核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