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主要侵犯脊神经、脊神经根和颅神经等周围神经,偶尔也可以侵犯脊髓和脑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肢体出现对称性、弛缓性的瘫痪及手套、袜套样的感觉障碍、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麻痹,危及患儿的生命。该病发于<10岁小儿,男多于女,夏、秋季高发[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发病与感染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受累神经发生水肿,神经内膜淋巴细胞浸润,节段性髓鞘脱失。现将本科曾收治的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着重对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岁8个月,以“发现四肢进行性无力2天”为主诉2008年6月3日14:58入院,患儿于2天前无诱因被发现双下肢无力,呈进行性加重,渐发展为双上肢乏力,原本会跑变为不会走,不会站,坐不稳,翻身困难,双手能抓握,但对抗差,呼吸平顺,进食正常,排大小便无障碍,感觉有减退。发病后无发热,无呕吐,大小便正常,睡眠好。门诊拟“格林-巴利综合征”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5℃,p 130次/min,r 35次/min,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3级,肌张力低下,腹壁反射,膝腱反射未引出,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均阴性,布氏征阴性。初步诊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 11.3×109/l,l 41.8%,n 49.6%,hb 124g/l,plt 484×109/l,crp<1mg/l。急诊全套:k+3.96mmol/l,na+134.6mmol/l,cl 102mmol/l,ca2+2.49mmol/l,co220.7mmol/l,bun 3.9mmol/l,ccr 27μmol/l,glu 64.55mmol/l,入院后给予:(1)完善相关检查。(2)告病重,一级护理,注意呼吸、吞咽情况,必要时予心电监护。(3)予静脉丙种球蛋2.0g/kg大剂量冲击免疫调节处理,地塞米松减轻神经根水肿,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b、atp、辅酶a,营养神经处理。复方丹参改善循环。告知两周内均为进展期病情继续进展,可出现呼吸肌瘫痪,致呼吸麻痹危及生命,随时需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予呼吸机支持,且辅助呼吸时间长,可达1个月,因住院时间长,尤其在上呼吸机后,易继发各种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心力衰竭等,亦可危及生命。病情恢复期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四肢瘫痪。患儿入院后为减慢病程进展,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按20mg/kg的量静点治疗。入院第5天,肌无力仍进展,双手上举困难,能抓握,平躺时转头困难,呼吸稍促,呼吸约30~55次/min,心率波动70~180次/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2%以上。于停甲基强的松龙改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入院第6天,咳嗽好转,偶见双拇指活动,查体:双下肢肌力1级,心率波动90~180次/min、呼吸25~50次/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入院第7天病情稳定,于当天下午17:00局麻下行腰椎穿次术,术程顺利。查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无凝块,白细胞6×109/l。生化结果提示:cl-19.8mmol/l,clu 4.99mmol/l,m-tp70.9↑mg/dl。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与病情相符,继予感染及营养神经治疗。2008年6月12日下午患儿家属提出要求办理出院。家长愿承担自动出院的风险,嘱在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经医生同意于办理自动出院手续。
2 护理要点
2.1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是呼吸、吞咽情况。
2.2 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
(1)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爪形手等后遗症。(2)指导并给予患儿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情按床上被动运动→床上主动运动→床边活动→下床活动的次序进行,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被动运动的幅度由小到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摩应以轻柔缓慢的手法进行。活动时需要人陪护,防止受伤。
2.3 改善呼吸功能
抬高床头,利于呼吸;保持输氧管通畅,鼓励患儿咳嗽、深呼吸,必要时吸痰。(1)衣着宽松柔软,以免影响呼吸。(2)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奏和深度,如有呼吸费力、呼吸浅慢、咳嗽无力、吞咽困难时应做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准备,配合做好呼吸衰竭的抢救。
2.4 防止误吸
备好吸引器,做好误吸窒息的抢救。
2.5 预防褥疮
(1)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臀部皮肤清洁。(2)每天2~3h翻身更换体位1次,必要时按摩受压部位,每天2次,并注意翻身时避免推、拉、拖,以减轻局部受压。(3)注意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由于患儿年龄小,且缺乏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故对患儿的健康教育偏重于家属:向家长解释病情及预后、治疗护理及检查方法,以取的家长和患儿的密切配合,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儿锻炼自主呼吸的方法;指导家长为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并指导患儿坚持瘫痪肢体的主动运动,维持手、足为功能位。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