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急症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体会

发布时间:2015-07-04 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症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84例急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患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进行心理护理。结果与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 急症手术;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对于病人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感到害怕和焦虑,恐惧,抑郁或情绪激动等,此可削弱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影响创伤的愈合和手术的效果。评估外科病人的常见心理反应,识别并判断其所处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1]。调整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急症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21例,女63例;儿童2例,青年30例,中年48例,老年4例。通过调查这些患者心理状态发现,有6例对疾病不知情,这些患者多是年龄大或小,文化程度低,或已昏迷的患者。余78例对病情有所了解,这些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如下:害怕,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心理护理

  平素健康的人突然需要手术,会因为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手术无论大小,对于患者而言,都是一种刺激,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与烦躁情绪,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增强,尤其关心自身病情的变化。而病情轻重,年龄大小,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经济条件悬殊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现采用与患者及家属直接交流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从而影响、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发挥医疗效果的最佳作用。

  2.1 各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

  (1)儿童患者情感表露直接单纯,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无自理能力,难以配合临床护理。主要存在着困惑不安和反抗心理。(2)青年患者富有幻想,怀疑,主观感觉异常敏锐。主要有悲观心理和自强心理。(3)中年患者社会角色突出,既是家庭的主导者,社会的中间力量,也是决定个人事业成就关键期和高峰期。主要有忧郁、多疑、回避和忘我心理。(4)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衰退,心理功能也降低,产生各种心理负担,表现出思想顾虑重重,流露出衰老感,严重的可致情绪和性格的改变。主要有否认、不安、焦虑和悲观心理。

  2.2 护理措施

  (1)急症患者病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主要以减轻症状,优先考虑治疗,满足生理需要为重点。热情主动地入院接待,使其尽快适应病人的角色,消除顾虑。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和宗教信仰等特点对其讲解介绍疾病的知识,结合病情进行心理疏导。儿童患者则加强服务,以正面评价为重点;青年患者给予鼓励引导;中年患者则以心理疏导为重点,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增强信心,调节消极情绪状态,消除后顾之忧,配合治疗。老年患者则尊重关心,增加交流,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理念。(2)对于不同的手术患者,工作均要耐心细致,富有关心和爱心,一视同仁,使他们信赖医务人员,解除患者陌生孤独心理。要支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尽量减轻患者生理上带来的痛苦。态度真诚亲切,有效沟通,着装规范,注意自己言行举止,避免不必要误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个别进行针对性护理,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也可换位思考,根据患者病情及其他各方面情况作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家属及单位也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促使患者建立新的心理平衡,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正视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包容患者的情绪反应,理解体贴,了解患者的痛苦,以熟练的操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纠正病人的心理问题,也可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危险性减至最低程度。

  3 体会

  通过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认识到术前准备中的心理护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依据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的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诸如恐惧、焦虑、孤独失落等心理状态,护士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患者采取适当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易于接受,逐渐解除心理障碍,促使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等治疗,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44.

  2 王振涛,童玉敏.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158-159.

上一篇:应用酚妥拉明、氧气、硫酸镁、多巴胺治疗20%甘

下一篇:培哚普利对U937泡沫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