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12-10 09:36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人们已经意识到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在门诊病人中,有近80%病人的健康问题是由社会、家庭、婚姻、感情、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造成的。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促进医患互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强烈的紧张、焦虑、痛苦、愤怒以及情绪的压抑常常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心血管病发生之后,病人亦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且这些症状往往与血压和心功能的升降呈平行关系。因而,在此类疾病的防治措施中,除了应用药物等躯体治疗外,还应配合心理治疗。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可发现病人体内的外周肾上腺素能活力下降.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作用减弱,血压下降。


  1.内分泌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发病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调查表明,糖尿病病人较健康人抑郁,且有显著性差异。抑郁状态可降低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导致空腹血中胰岛素含量下降和血糖升高或诱发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心理护理应有计划地通过与患者沟通来消除消极抑郁情绪,指导患者缓解心理矛盾冲突,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样多注重甲亢病人的心理护理也可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尤其与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负性情绪,如: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削弱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病人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身心处于良好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可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代俊总结了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对策,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杨燕在对69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发现.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期主要分为: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和平静期,并针对患者各期的心理变化和个体差异实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增强病人与癌症作斗争的信心.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般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①恐惧、焦虑心理。病人没有手术经历,担心术后能否很快恢复体力,能否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一些病情急骤、发展迅速,甚至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这种恐惧、焦虑心理就更为严重。②紧张心理。由于害怕手术,术中的紧张感常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不自主地全身肌肉颤抖。③担忧心理。手术病人最担心医生水平不高,手术不是最佳操作,害怕手术时疼痛。因此在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调整好病人的情绪。心理护理是一切其他任何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等所不能取代的。它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确保手术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一般起病急,病情重,主诉不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人家属一般也都烦躁焦虑,进院后急于想得到诊治急诊病人的病情。此时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敏锐观察,引导病人正确就诊;细心解释,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稳定情绪,说明病情,配合治疗,否则很多因素将掩盖病情,影响诊断,治疗后果难测。


  5.其他疾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其他疾病的诊疗也有重要意义。戴索美等口的调查表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中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内镜检查前得到适当的心理护理的病人比未得到者能较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对病人所做的心理护理与其在检查中的配合程度相一致。心理疏导和护理也可以帮助孕妇平安渡过妊娠和分娩期。


  WHO提出健康不但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做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患者预防、减轻疾病、促进疾病痊愈和改善医患关系等有重要意义。本文来自《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上一篇:从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谈临床教学管理

下一篇: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