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的策略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肺栓塞患者,痊愈17例,好转11例,死亡2例。结论:PE的治疗应个体化,要考虑PE栓子的大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肺循环阻塞范围和程度等因素,给溶栓、抗凝、手术,以及预防再栓塞。
【关键词】肺栓塞;抗凝溶栓
肺栓塞(P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脱落后,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PE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栓子的性质、大小、阻塞的范围、栓塞后释放的体液因子及原心肺功能状况[1]。常见症状呼吸困难或气促与栓塞面积有关。多数表现为胸膜炎性疼痛,少数为胸骨后心绞样疼痛。多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现对临床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1~82岁,平均46.5岁。呼吸困难22例,严重呼吸困难16例,咳嗽19例,突发性胸痛20例,咯血4例。均有肺部体征的改变,肺部湿啰音19例,胸膜摩擦音14例。
1.2诊断 对急性P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动脉血气分析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常规CT检查可显示肺动脉大分支栓塞引起的肺缺血,栓塞处的动脉增粗及远端变细等表现,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可显示管腔内的充盈缺损或截断征象,新鲜的血栓呈高密度,低密度的为陈旧血栓。应用螺旋CT和CT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可以显示栓子,在SE序列上呈中等高信号。由于肺动脉通常无信号,因此靠近肺门的较大肺动脉内的栓子容易被确诊。
1.3治疗 大面积PE者溶栓治疗链激酶(SK)、尿激酶(VK)、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防止血栓复发和血栓的再形成抗凝治疗常用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2结果
30例肺栓塞患者,痊愈17例,好转11例,死亡2例。尿激酶治疗在最初24h内充盈缺损的消退较肝素治疗快,治疗后5~7d,约30~40%消退;2周后约55%消退;1年后约80%消退。
3讨论
肺栓塞是肺动脉被某种栓子堵塞,以致血流不畅的严重病症,肺栓塞的早期症状主要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次数增加,但临床亦可见以双肺哮鸣音为主要体征的肺栓塞,经平喘治疗效果不理想,查D-二聚体阳性,经抗凝治疗哮喘缓解。此类病人往往有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如深静脉血栓、肥胖、高龄、雌激素治疗、妊娠、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功能不全、长期卧床、骨折、手术、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而感染及过敏症状不明显,可借助D-二聚体阳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HRCT血管造影进一步确诊。肺栓塞出现肺充盈的异常表现,亦可见于其他许多疾病。因此,肺充盈显像异常并非肺栓塞的特异性征象。肺栓塞诊断的依据,99mTc-MAA肺显像为评价肺动脉充盈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敏感和准确的方法[2]。任何影响肺血流量的疾患,包括肺栓塞都会出现异常充盈显像,故充盈减低或缺损不属于肺栓塞特有的征象。
密切监测,监测呼吸,心率和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和血液气体变化;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正确使用镇静,止痛,镇咳相应处理。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使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如果有血压下降,增加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收缩的药物,如肾上腺素。PE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避免过急变换体位。对伴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患肢制动,不要过度屈曲患肢,不能按摩和热敷患肢,防止栓子脱落。同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PE缓解期可适当活动。
溶栓治疗适应于急性大面积PE合并休克或低血压者;大面积PE仅有右心功能不全而没有循环障碍,或急性次大面积PE患者是否进行溶栓,尚有争论;急性PE伴有难治性低氧血症或严重呼吸衰竭,如无禁忌证也可进行溶栓治疗。而非大面积PE,溶栓与肝素抗凝治疗比较,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死亡率均为5%。抗凝治疗可减少60%~70%的致命性PE发生率,减少反复发生的血栓栓塞率,防止已有血栓的局部扩展。抗凝的绝对禁忌证包括活动性内出血,如颅内病变、出血或肿瘤[3]。溶栓治疗药物链激酶(SK)、尿激酶(VK)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抗凝治疗能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同时进一步,栓子的内源性纤溶系统作用下的全部或部分溶解。如果抗凝不完全会导致经常性血栓,抗凝过量可能导致增加出血的危险,因此,标准抗凝药物和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常用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4]。肝素持续静脉注射在临床诊断PE后立即开始应用,临床上高度可能PE病例,如无抗凝绝对禁忌证,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前就应该立即给予。肝素注射后立即起作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根据APTT调整肝素剂量,年龄、肝肾功能影响肝素的剂量效应。并发症:出血发生率约为5%,随年龄有增加趋势。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约为5%。积极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及时监测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深静脉血栓,防止栓子脱落,对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极为重要。一旦发现肺栓塞,应尽早予以抗凝及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
[3]蔡柏蔷.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肺科杂志,2002,7:48-52.
[4]程显声.急性肺栓塞的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2-14.
上一篇:腹部闭合性损伤114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肺曲霉病误诊肺结核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