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和节气规律关系
作者简介:肖艳(1974—),女,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治医师,博士,现工作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邮编:510120);苏懿,工作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 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时间;二十四节气
中图分类号:R56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130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以及节气的规律,本文将我院ICU近两年收治的315例AMI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以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记载均有胸痛开始出现的准确时间。
1.2 方法
1.2.1 发病的时间点分布 将一天分成4个时间段:07:00~12:00;13:00~18:00,19:00~24:00;01:00~06:00,计算各时间段发病人数及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1.2.2 发病的季节分布 按照我院所处气候特征将全年公历1个月~12个月分为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4个季节,计算各季节发病人数及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1.2.3 发病的节气分布 将一年分成24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计算各节气发病人数及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2 结 果
2.1 发病的时间点分布结果 315例患者,按照时间点分为四个时段进行统计,胸痛发生在07:00~12:00者98例,占31.11%;13:00~18:00者69例,占21.90%;19:00~24:00者62例,占19.68%;01:00~06:00者86例,占27.30%。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凌晨01:00~06:00。
2.2 发病的季节分布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发病季节分为春、夏、秋、冬进行统计,1月~3月(春季)共89例,占28.25%;4月~6月(夏季)共73例,占23.17%;7月~9月(秋季)共79例,占25.08%;10月~12月(冬季)共74例,占23.49%。发病季节高峰在1月~3月,其次是7月~9月。
2.3 发病的节气分布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发病节气分为24个节气进行统计,按照发病例数多少排列,清明21例,处暑21例,冬至17例,立春17例,大雪16例,惊蛰16例,白露15例,立秋15例,霜降14例,芒种14例,雨水14例,大寒13例,寒露12例,小雪12例,立夏12例,春分11例,夏至11例,小满11例,小暑11例,立冬10例,小寒9例,谷雨9例,大暑7例,秋分7例。其中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明显高于其他节气。
3 讨 论
AMI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了解AMI的发病时间规律,对这些时间段所显示的发病高峰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降低AMI的发病率。本文结果显示,315例AMI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有明显的规律变化,07:00~12:00为高峰,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1],有专家甚至将每天上午称为冠心病患者的“魔鬼时间”。研究表明[2,3]AMI出现上午发作高峰的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有关。早晨起床后至中午,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性增高,抗凝血酶水平下降,从而激活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凝血,导致AMI。大家引起重视的是上午为AMI发病高峰,其次凌晨(01:00~06:00)是AMI发病次高峰[4],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凌晨AMI发生次高峰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凌晨患者卧位心脏充盈压升高、负荷增加有关,也可能与白天服用的药物药效最低有关。
本资料显示,1月~3月AMI发病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即急性心肌梗死在一年之中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与文献报道的相似。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3月的原因可能是,广州市处于南方,1月~3月是一年中最寒冷天气,是实际意义上的冬季。寒冷使人体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管收缩,冠状动脉张力增大,血压升高,从而易诱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AMI。Crawford等[5]研究发现,冬季时血小板体积增大、纤维蛋白原增加,这些也可能导致冬季急性心肌梗死高发的原因。
因广州气候四季不分明,夏天最长,其次为冬季,而春、秋过短而不分明,故光从传统四季划分可能难以发现其规律。故尝试从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分析,其中发现广州市AMI的发病与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相关性,并具有其自身特点,即天气潮湿或天气酷热时AMI发病明显增多。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在古代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临床观察来看,清明节期间住院患者和危重患者增多,同样死亡人数也所增多。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统计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统计,清明节发病人数最多,明显超过其他节气患者;其次是处暑、冬至和大雪。清明期间AMI发病最多,结合广东地域特点进行分析,就可发现清明前后是广州市最潮湿的季节,也是广州市一年中人体舒适度最差的季节。岭南地区地处沿海,湿邪较重,清明时节雨纷纷,故湿重易犯虚实之体。当代广东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教授认为[6]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以痰瘀为主,其中痰浊的产生与岭南地区的湿重有一定的关系,这可能解释了清明节气时急性心
[1] [2] 下一页
肌梗死发病最多的原因。处暑在广东属于夏季酷热的时候,这就说明在广东夏季高温也是AMI易发的季节,其原因考虑是由于酷热,人体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导致血黏度高,使血流缓慢以及夏天夜间活动增多,睡眠时间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而引起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大雪属于广州地区降温过程,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较大、人体难以适应,这个季节也是AMI高发的季节。当然AMI的发病还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情绪、劳累、暴饮暴食等方面,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上述因素,尤其在每天上午、每年寒冷季节。当然结合广州(广东)地区地理位置,根据其气候特点,更应注意天气潮湿、天气酷热对AMI发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许胜,李春雨,韩继霞,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规律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081309.
[2] Quyymi AA.Circadian rhythm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Heart,1990,120:726.
[3] Kamatn MV,Fallen EL.Diumol rhythms of neurocardial,rhythm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1991,68:155.
[4] 李芳,夏晓青,张懋.394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探讨[J].广东医学,2003,24(10):1051.
[5] Craword VL,McNerlan SE,Stout al changes in fibrinogen and factor Ⅶ in elderly people [J].Age Ageing 2003,32(6):661665.
[6] 徐志伟,李俊德.邓铁涛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3113.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