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
[摘要]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4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BDNF均较前有所升高,同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BDNF的产生和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脑出血;肌电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47-03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巨大改变,脑出血已跃然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严重的残疾和高病死率,6个月的病死率达30%~50%,仅不足半数的患者预后较好[1-3]。如何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偏瘫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本文中笔者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初诊病例,除外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51~69岁,平均(59.8±7.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0例,脑叶11例,丘脑5例;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等。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所有治疗均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将上述46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评分及出血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内科治疗,如生命体征监测、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及消化道出血、保护脑细胞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后,行早期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4-6]:①患者体位为康复卧位,保持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前臂伸直、外旋、手指伸开及髋关节的内收内旋等;②早期进行坐位训练、站立训练、坐位及站立平衡训练,平均每日训练10 min;③下肢负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步行训练等,每日训练早晚各一次,每次时间不低于1 h。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早期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使用光电肌电刺激反馈仪(日本光电株式会社)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次/d,50 min/次,5次/周,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价,具体如下,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测定:抽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处理,离心5 min,4 000 r/min,分离血清和血细胞后取2 mL上清液,至于-80℃冰箱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BDNF浓度(试剂盒购于美国RBD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②脑脊液BDNF的测定: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给予两组患者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2 mL,至于-20℃冰箱中待测,同样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③使用E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④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r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⑤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DNF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BDNF均较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r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以观察组患者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通过积极治疗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使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这主要缘于大脑皮质脑组织损伤后可以不同程度重组,脑组织的重组能力高低是决定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神经基础。脑出血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通常与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受损区侧支循环以及出血程度有密切相关,早期康复训练可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7-8]。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往往在发病1~3个月时处于恢复的最大加速期,3个月后逐渐开始减缓恢复速度,6个月时恢复程度达到最大并进入平台期。脑出血后脑损伤激发自我保护机制,诱导BDNF蛋白表达及分泌增加,保护受损神经元,同时可通过促进血肿周围神经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BDNF方式作用于自身或邻近的神经元,并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稳定、清除自由基、阻滞细胞凋亡、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修复受损的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再生、刺激轴突的芽生和新突触的形成,以实现其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缺氧的损伤[9]。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如果脑出血患者避开发病的急性期,各项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躯体重要脏器良好,神经功能不再恶化时,可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本组研究显示,正确指导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清及脑脊液BDNF的生成,并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向有利面发展,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脑功能重新再建,减少伤残程度。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
一种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转换为可以被人们感觉到的视、听等讯号,并把这些讯号通过眼、耳等器官回输给大脑(即反馈)。当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后,虽然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但通过轴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可塑和功能重组,患侧上肢通过反复主动的肢体运动训练,不断刺激感觉运动皮质、皮质下核团等,唤醒有反应的运动细胞,包括神经出芽和突触的活化,或者促进其周围未受损的皮质神经元进行功能重组,从而促进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10]。本组研究显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有效促进BDNF的表达,二者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反映出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成熟、可塑性及损伤后的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为神经网络的重构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BDNF的产生和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旭,耿翔.脑出血的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12):947-949.
[2] 黎摇鹏,刘国祥.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8):1169-1172.
[3] 王华好.3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06-107.
[4] 郑玲.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白蛋白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8,23(11):796-797.
[5] 李中明,徐沙丽,范可,等.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9):630-631.
[6] 李纳新,李新.急性脑出血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64-65.
[7] 孙金刚.康复治疗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49,154.
[8] 李光昊,朴春姬.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7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1):3179-3180.
[9] 李红玲,王马魁,任力,等.运动训练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BDN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782-785.
[10] 刘玲玲,冯珍.肌电生物反馈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289-292.
下一篇:中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
热门论文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
- 脑出血单纯药物治疗与早期联合康复的比较
-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
- 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学研究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86例失眠症的护理配合
- 丹红注射液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
- 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
- 脑出血手术治疗
-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125例临床疗效
- 急性脑卒中68例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 超早期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
- 头针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实证
- 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