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目标性监控研究
摘 要:目的:控制肿瘤科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方法:对收治的136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实行下呼吸道感染目标性预防监控。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率降为13.24%,较往年64.74%下降明显(P<0.01)。结论:目标性预防监控是控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肺部恶性肿瘤;下呼吸道感染;目标性监控
早在1997年,对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发现,其医院感染率高达18.77%,例次感染率为22.92%,下呼吸道感染构成比占33.99%,多年来呈增高趋势[1]。为此又对近3年来下呼吸道感染对肺部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竟高达64.74%,例次感染率达127.88%;117例死亡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呼吸道感染[2]。下呼吸道感染对肺部肿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巨大。为控制这一顽疾,对肿瘤科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为期1年的目标性监测控制。结果成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肿瘤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所有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共136例均进行登记记录,其中男86例,女50例,年龄37~82岁。
1.2 方法:136例患者均纳入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目标性预防监控对象,并就其基础疾患、易感因素、侵袭性操作等可能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逐一记录。入院后即对其进行有关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如预防感冒、消毒洗手、交叉感染、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吸氧及雾化吸入等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感染科成员跟踪查房,及时发现下呼吸道感染的苗头及诱因,并及时提醒各级医师及护理等相关人员。使其对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每一环节保持高度警惕,如消毒、灭菌、无菌操作、保护性隔离,放疗化疗时血象的观察,激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注意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立即查找感染原因,引以为戒,记录在案,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3 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经CT、胸片、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活检病理等必要的检查,均经病理确诊;全部下呼吸道感染等病例除具有咳嗽、咯痰、发热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外,也均经CT、胸片、痰培养、血常规等多项辅助检查确诊。
2 结果
2.1 下呼吸道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经全方位的目标性监测控制,1年内,136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共发生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18例,38例次。下呼吸道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3.24%和27.94%。其中1例次感染者4例,2例次感染者5例,3例次极其以上感染者9例。
2.2 死亡病例与下呼吸道感染:136例中,共死亡病例12例,占8.82%。有4例死亡时伴有下呼吸道感染,占33.33%。共感染1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83.33%。
2.3 下呼吸道感染诱发因素:肿瘤阻塞性肺炎10例,坠积性肺炎4例,放射性肺炎3例,上感加重诱发1例。
2.4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1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行痰培养40例次,共检出病原菌3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肠球菌2株(革兰阳性菌占13.89%);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白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醋酸钙不动杆菌4株(革兰阴性菌占36.11%);霉菌18株(占50%)。
3 讨论
经1年全方位对肺部肿瘤患者下呼吸道医源性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由原来的64.74%降为13.24%(P<0.01);例次感染率由127.88%降至27.94%(P<0.01),成效明显。说明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同时也证明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控制就是控制其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肺部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极其预后,它不仅在患者极其严重病痛的基础上再次增加痛苦,在高昂医疗费用的基础上,再增加比较高的医疗费用,最后结局又很可能是人财两空。所以对家庭及社会影响巨大,应尽最大努力加以控制。
下一步此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应将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阻塞性、坠积性、放射性肺炎为主,努力清除各类耐药菌株,争取将其下呼吸道感染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配合临床医师,保障此类患者的顺利康复。
4 参考文献
[1] 刘建钧,洪兆平.肿瘤患者院内感染调查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7,20(2):161.
[2] 刘建钧,王秀华,石新华,等.下呼吸道感染对肺内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