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医介入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10 09:47

摘 要: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多为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加强脑卒中病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针对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病理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通过以中药内服为主,针灸、按摩、功能锻炼为辅的综合治疗,使中风患者康复水平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中风;中医治疗;临床;后遗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脑卒中致偏瘫住院患者185 例,男106 例,女79 例;年龄< 40 岁8 例,41 ~ 50 岁38 例,51 ~ 60 岁78 例,61 ~70 岁39 例,> 70 岁22 例; 病程< 1 个月113 例,1~ 3 个月37例,3~ 6 个月18 例,6个月~ 1 年14 例,> 1 年5 例; 左侧偏瘫83 例,右侧偏瘫95 例,双侧瘫痪7 例; 伴有语言障碍95 例; 以上病例均为病情稳定期,一般情况较好,意识清楚,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入院后随机分为A、B 2 组。2 组性别、年龄、症状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应用神经内科的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血塞通0.4 g /d,静脉应用。A 组: 中医介入治疗94 例。(1)以中药方剂补阳还伍汤为主方,适当加用虫类药。主要药物: 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全蝎、蜈蚣。随症化裁:如气虚偏重,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 痰湿较重,加半夏、天竺黄、薏仁; 瘀血症明显,加水蛭、虻虫; 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僵蚕; 语言不利,加菖蒲、远志; 下肢瘫重者加杜仲、牛膝等。1 剂/d,分2 次服。(2)针灸,上肢选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前、肩井、大椎等穴位,下肢选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条口、承山、昆仑、三阴交等穴位,每次选穴4~6个,交替选用,留针20min,平补平泻法,1次/d。(3)在治疗人员协助、指导下进行受累肢体关节的运动功能锻练,开始以被动运动为主,如向心性按摩,各关节的被动屈、伸以及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运动,待肩关节放松时再向前、向后旋转10余次。以后逐渐进行主动运动,动作由简单到复杂,3~5次/d,每次10~20 min。上述治疗15d为1疗程,疗程间隔7d。B组91例。一般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两组疗效的评定。
  1.3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达Brunstrom功能试验6级),生活自理,语言清楚;显效: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好转(Brunstrom功能试验4~5 级),生活基本自理;好转: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好转(Brunstrom功能试验2~3级),部分生活自理;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Brunstrom功能试验低于2级) 。
  统计学分析
  采用Ridit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94例,临床治愈20例,显效52 例,好转19例,无效3例; B组91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40例,好转32例,无效7例。A组与B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病程<1个月,显效率75.44%,<3个月显效率68.42%,<6个月显效率44.44%,<1年显效率25%。治疗组平均Ridit值的可信区间为0.56~0.63,此可信区间不包括对照组(总体)平均Ridit值(0.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脑中风,又名脑卒中,其发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轻者偏瘫,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中风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症候为主,由于脑络受损,神机失用,而导致多个脏腑功能紊乱,出现清窍闭塞,腑气不通,痰瘀互阻,血脉不畅等诸多证候。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表现为虚实夹杂或以本虚之证为主,气虚、阴虚证逐渐明显,如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等,亦可见气血不足、阳气虚衰之象,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病的始终,是之症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主要病机。本研究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有中医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比单纯的神经内科治疗显效率有明显差异,且前者优于后者,提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尽早开展综合的康复治疗。
  临床上不论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发病后期基本病理均为脑脉瘀滞不畅,其血之瘀,乃元气之虚,气不能行,则血不能荣。活血化瘀可改善脑组织血管微循环,血肿吸收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利功能恢复。向心性按摩可使肢体末端的肿胀明显消退,被动运动保持了患侧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肌萎缩、肌痉挛和各种畸形,为以后的主动运动和康复争取条件。出血性脑卒中进入稳定期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在发病后的当天即可进行康复治疗。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脑卒中所致偏瘫的显效率随病程的延长而递减,尤其是早期综合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及其他各种能力的改善,早期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4 结语
  早期介入中医康复治疗急性中风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在医药治疗的同时,尽早采用针灸、按摩、患肢功能锻炼等,能积极有效地预防“二次损伤”,防止失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目前在介入的时间上仍然存在不统一性,一般认为,脑梗死病人在发病后(5~7)d ,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15d ,开始康复训练;但目前国外主张将康复时机提前,脑梗死病人在48 h内、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12d即可开始康复治疗。因此,如何选择最适宜的时机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小萍. 按摩疗法在中风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 ] . 中医药学刊,2005 , 23 (4) :721 - 722.
[2] 于君. 中风病人康复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 ] .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 ,25 (9) :705 - 706.

上一篇: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42例临

下一篇:葛蝉芍药汤治疗26例偏头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