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健脾愈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17 09:33

摘 要:目的 讨论健脾愈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较之单纯的西医疗法,在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等方面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4月下乡胃镜检查收治的胃溃疡患者7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健脾愈胃汤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等情况,收集数据信息。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复发率大大低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愈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脾愈胃汤 西药 胃溃疡
  胃溃汤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是发生于贲门与幽门之间的炎性坏死性病变,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胃脘疼痛为临床特点,多伴有嗳气、反酸、嘈杂、灼热等症状,亦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吐血、便血等。其病因复杂,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自身的消化所致,机体应激、病原菌感染、物理刺激等因素均可引起胃溃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0年4月邀请我国初级卫生保健专家一起在本市各乡镇组织了大规模的胃镜检查活动,确诊胃病患者374例,收治胃溃疡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刺痛、钝痛或胀痛(多在饭后0.5~2h出现),烧灼感,反酸嗳气,食欲减退和便血等症状,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偏低,胃镜检查可见胃部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水肿、底部有白苔的溃疡病灶,处于溃疡活动期A1期或A2期,并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各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符合实验方法和统计学的要求。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奥美拉唑口服,每日2次,20mg/次,阿莫西林口服,每日2次,750mg/次,克拉霉素口服,每日2次,250mg/次。实验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等剂量口服治疗,另外采用中药方剂健脾愈胃汤:白芍、瓦楞子各12g(先煎),白及9g,延胡索9g,黄连3g,乌贼骨12g,三七粉、吴茱萸粉各2g(分2次冲服)。肝胃不和加柴胡15g,佛手15g;胃热加焦栀子10g;脾胃湿热加半夏12g,苍术20g;脾胃阴虚加玉竹15g,麦冬15g;脾胃虚寒加茯苓10g,黄芪15g,白术10g;胃络瘀阻加当归10g,丹参10g;胃脘疼痛严重者加制没药10g,青木香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分两次服下。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的数据。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所示胃溃疡愈合程度进行综合评定,胃溃疡在胃镜下分为三期,每期各分两个阶段:
  活动期(A期):又称厚苔期,为初始阶段,溃疡边缘红肿明显,组织修复尚未发生。A1期:溃疡底部有白色或黄白色厚苔,边缘粘膜充血水肿;A2期:边缘粘膜充血水肿开始消退,出现由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
  愈合期(H期):又称薄苔期,溃疡缩小,炎症消退,再生上皮以及皱襞明显集中。H1期:溃疡明显缩小变浅,所覆白苔变薄,边缘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集中;H2期:溃疡基本被再生上皮覆盖,皱壁更加向溃疡集中。此期患者一般尚需维持治疗一定时间的巩固疗程。
  瘢痕期(S期):又称无苔期,溃疡已完全修复。S1期:溃疡底部白苔消失,可见红色瘢痕。S2期:再生上皮增厚,转变为白色瘢痕。进入此期一般可停止治疗。
1.3.2 评定方法
  患者症状完全消除,经胃镜检查,溃疡底部白苔消失,出现红色瘢痕或是白色瘢痕,由A1期或A2期进入到S1期或S2期,表明患者溃疡病灶愈合良好,发生病变部位胃黏膜已恢复正常,为治愈;
  症状消除,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缩小,炎症消退,由A1期或A2期进入到H1期或H2期,表明溃疡病灶已基本愈合,但病变部位黏膜有轻微炎症反应,为显效;
  症状消除不全,胃镜检查溃疡病灶未完全愈合(>50%),由A1期进入A2期或S期,为有效;
  症状无较大改善,胃镜检查溃疡病灶仅部分愈合(<5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
  所有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11.0软件处理,百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治愈、效果显著和有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格 1 疗效比较

组别

数量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5

19

8

4

4

88.57

对照组

35

10

9

3

13

62.86

2.2 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在治疗过程中共计3例患者出现过恶心,2例出现呕吐的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2例,对照组3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除。
2.3 复发率比较
  患者经治疗后跟踪随访半年,实验组中复发的有4例,复发率为11.4%;对照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胃溃疡这种临床常见病,由于其发病部位在消化系统,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吸收,所以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影响都很大,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减轻疾病的危害和患者的痛苦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了。在西医治疗中,由于对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证实,目前通常是选用三联疗法或是四联疗法,应用强烈抑酸剂(PPI)、含铋制剂、或是H2受体拮抗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与抗生素的联合治疗。
  而中医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肝胃气痛、吞酸等多个范畴,脾虚、湿热和淤毒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中医辨证将胃溃疡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亏虚、气滞血瘀、肝胃不和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施治,并调整已紊乱的消化功能,不仅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保护修复胃黏膜,可大大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健脾愈胃汤方中白芍、当归养肝活血,柔肝和营,化瘀止痛;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可保护溃疡面,利于溃疡愈合;延胡索镇痛、镇静;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贼骨生肌敛创,制酸止血;三七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吴茱萸散热止痛,降逆止呕;柴胡疏肝理气,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佛手止呕消胀,疏肝健脾合胃;焦栀子性寒,可凉血止血;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玉竹滋阴养胃,麦冬养阴生津;茯苓、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能力;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芍对肠管和胃运动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菌和镇痛的功效,并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瓦楞子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病变部位愈合。
参考文献:
[1]姜慧卿主编 消化性溃疡[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任雨芳 健脾愈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30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中药,2010,(24)
[3]胡献国 消化性溃疡的自诊自疗[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端木传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6)
[5]赵文彬,郝桂敏 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胃溃疡的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2009(22)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中医治疗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