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意外风险的发生率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注。该文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住院患者三方面总结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期间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在护理工作中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增强法制观念、岗位责任明确、加强技能培训、改善服务态度、学习沟通技巧、加强安全措施管理、加强健康教育等方法,最大程度消除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对于心内科护理工作来说,一般患者的年龄比较大、身体条件较差,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改善不明显,所以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同时随着生物-心理-社会护理管理模式的提出,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该文对近年来关于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及对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和笔者自身的护理体会,护理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护理管理层面
护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处于中枢地位,对护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完备、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护理管理层面风险主要涉及三方面原因,首先,科室管理层对风险相关知识没有充分的了解,没有完全掌握风险主要来源;其次,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没有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如是否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知识培训机制,是否有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是否有科学的考核制度等。最后,不能制定出完善的信息反馈和定期抽查制度,如问卷调查、文书抽查、不定期组织理论考试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2护理人员方面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仍以治疗为主,没有转换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上来,导致护理人员不能进行换位思考,不能处在患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对于心内科护理人员来说,其护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沉重,工作过程中常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在工作中十分容易出现厌烦的心理状态,导致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接触时可能会出现冷淡的态度,引发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其次,可能会出现少数护理人员自身责任心比较差,不能严格按照工作规章制度进行,例如不能严格遵守“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负责等,从而在患者药品使用上或者对病人病情掌握上出现问题,引起患者的不满。还有些护理人员不善于和患者沟通,对患者及家属的问题解答不够清楚,导致患者及家属出现误解,引起纠纷。(2)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强。由于医院对护理岗位空缺比较大,一些护理人员经过短短几天的业务培训就走进工作岗位,而这些刚走进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沟通的技巧,同时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准则的理解不深入,导致患者出现不满意;另一方面,刚工作的护理人员不能够单独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和护理患者时不知道应主要观察的指标,导致一些能够避免的风险事件发生。(3)护理人员护理的记录不够完善。护理记录记录每位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治疗项目,是病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住院患者较多,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记录的内容缺失,不能完整记录患者接受的护理和病情情况;②护理记录中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医嘱记录在时间或者药物种类上存在不统一情况;③护理记录内容存在自己随意编造的情况,例如患者查房时不在病房,随意编造查房记录;④护理记录存在写字不清楚,难以辨认的情况。
1.3患者方面
患者是护理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对象,只有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使其早日康复。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一般患者年龄较大、病情复杂,如果患者在治疗时未按照医嘱及时服用药物,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私自离院等,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患者家属自身由于没有医学常识认为是治疗不当的原因而和医务人员出现冲突和纠纷。
2.针对潜在风险提出的相应对策
2.1护理工作中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
完善内科护理管理机制是针对医院护理领导层提出的要求,其制定的措施是否合理、科学决定了护理工作实施能否顺利进行,对于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各科室的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应该制走从医院护理管理层到护理人员在内的职责要求,采用逐级管理的措施,使责任明确的具体的人身上,制定合适的奖惩措施,并把护理人员的相关表现转换成客观数据,纳人护理人员的晋升和绩效考核当中。只有制定了正确、合理、科学的护理管理机制,才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才能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2.2增强法制观众
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要做到知法、懂法。科室要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要明确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做到完整、及时、准确的记录,尤其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该做到及时记录,严禁涂画修改护理记录的内容等,护理记录本要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
2.3岗位责任明确
对于已经制定的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要严格执行,进行学习和互相的监督,提高护理质量,尽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发生差错。对于护理管理机制中明确的职责要明确到人,严格遵守科室的三查七对制度、分级护理和交接班制度。同时医院要进行不定期的查验,以便保证每位护理人员的行为都符合规章制度。心内科的护士长要处理好该科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分配,保证护理人员尽可能满意工作的分配,实行三级管理的制度,确保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4加强技能培训
护理工作的好坏除了与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外,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护理人员具备了良好的护理能力,才能够做到护理管理中护理要求,所以一定要加强护理技能的培训。心内科的护理工作比较繁琐,年轻护士一定要有年资比较髙的护士长或者主管护师进行培训,传授护理理念和技巧,要加强三基三严的技能培训,要掌握本科室相关护理操作技术,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还可以定期派遣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先进的护理模式和护理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5改善服务态度
以往以“治疗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随着时间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已经不再适应临床的要求了,现在的护理模式中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由于心内科的患者年龄大,思维比较慢,所以心内科的护理人员更要以患者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去想问题,思考问题。在和患者的交流中要始终保持耐心,认真听取患者的问题,例如患者关心住院花费情况和药物是否都是针对自己病情时要进行详细的回答,使患者能够明白和理解,让患者知道护理工作中的措施都是为了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在沟通中保持微笑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由于自身住院到了陌生的环境,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安慰、关爱,交流过程中保持微笑能够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更容易适应住院的环境,同时对护理人员产生了好感,方便了护理工作。
2.6学习沟通技巧
在护理工作中学会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患者完全配合护理工作中的每项操作,同时良好的沟通能够减少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误解,体现出了护理工作中的以人文本的原则。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学习的,年轻的护理人员要向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等年资较老的护理人员学习,她们知道什么操作用什么方式进行沟通比较合适,能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同时针对不同的患者还要有合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措施能够真正体现出患者的自身需求,这样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2.7加强安全措施管理
安全措施的完善对于住院患者十分必要,要完善医院病房内的安全设备,同时要做到定期的维修和检测。心内科的患者一般年龄大,应该注意安全措施的管理。例如对于病房内病床上的护栏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修,避免患者从病床摔下来;病房内的洗手间等湿滑的地方要铺上防滑垫,避免患者摔倒,走廊里的扶手要安装牢固,避免松动导致患者摔倒;同时医院内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地方,人多手杂,要给每位患者配备储物柜并能够上锁,以免患者的财物被盗窃等。
2.8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心内科的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其对患者的重要性。对住院的每位患者及家属要进行相关的教育,保证患者能够自觉遵守医嘱用药、锻炼、合理饮食等,降低不必要的潜在风险。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使治疗效果能够得到巩固,还能够使患者自身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通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能够大大减少的。这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完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还要具有耐心、爱心、责任心,以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安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心内科患者具有年龄大、并发症多等情况,使护理工作更加的复杂,只有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的素质才能避免风险的出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董慧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